肖家旺自幼丧父,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苦度光阴。道光十八年,湖广地区遭遇大旱,庄稼绝收,百姓衣食无着,哀鸿遍野。母亲无奈之下,拖着病体领着十岁的肖家旺外出逃荒,来到了仙女峰下。
仙女峰地处湘中腹地,山势不高,却悬崖峭壁,奇险无比。山上有一块高五丈有余、长二丈左右、宽差不多一丈五的方形石柱,形状恍如官府大印,被人们称为“官印石”。
因劳累饥饿过度,肖母带着儿子从官印石下的小道经过时,病情陡然加重,再也无力行走一步。肖家旺哭着喊着,眼睁睁看着母亲撒手西归。他跌跌撞撞下了山,见人就哭,求爷爷告奶奶,向当地一户人家借了把锄头,回到山上。可他身小体弱,没法搬运遗体,只能忍着饥饿的肚子,就近一锄一锄挖了好几个时辰,才挖出一个勉强可供遗体存身的浅浅坟坑。
下葬的时候,他想想母亲短暂一生的痛苦磨难,看看她那身连遗体也无法完全遮盖的褴褛衣裳,越发悲从中来,忍不住号啕大哭。
哭声惊动了一位在附近山坡上放牛的老大爷,老人闻声赶来后,十分同情这个落难的孩子。他将身上披着的防雨蓑衣解下来,裹在肖家旺母亲的遗体上,又动手帮忙,将遗体抬入坟坑,草草掩埋。
肖家旺安葬母亲后,那位好心的放牛老人把他介绍给当地一位姓李的富裕人家。李家夫妇年过四旬,性格耿直,心肠也好,却无儿无女,见肖家旺长得眉清目秀、口齿伶俐,能平白捡到这么一个现成儿子,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当即收养了他,并将他送到村上人合伙请来的私塾先生那儿读书所逼,才静下心来,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日常教着十几个孩童度日。
先生这些年遇到的学生大多顽劣愚钝,没一个出色的,他对肖家旺也没抱什么指望,无非是每年可以多收几斗米的学费。可是,几天下来,先生惊喜地发现,这孩子尽管毫无基础,却过目成诵,理解能力也非同一般。他前一天教过的课文,全班学生就只有肖家旺一个人能够在第二天晨考时全文背诵,还能声情并茂地分析讲解,令所有人惊讶不已。
先生爱才惜才,认定这孩子是块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于是尽其所能倾心传授,肖家旺的学业突飞猛进,十六岁就考上了秀才。以后逐年参加科考,连战连捷,二十二岁即高中探花郎,很快就授了实职。为官以后,他凭着扎实的才能学问、灵活的变通技巧、高超的钻营手段,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一路升迁,三十八岁成为朝中二品大员。
官做到这个分儿,肖家旺终于松了口气,想到了放牛的老人、先生和抚养他成人成才的养父母,自己这些年宦海遨游,还没有好好报答他们呢。当然,他最挂念的还是早丧的母亲—母亲为他付出了太多,可他如今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为母亲重新装殓迁坟,风风光光补办一场葬礼。
肖家旺把想回家为母迁坟的事禀告了皇上,皇上很赞赏他的孝心,封他为钦差大臣,赴湖广巡视,顺便办自己的私事。
接了皇差,肖家旺率领随行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老家行来。一路上,沿途各地方官得到消息后,都隆重地迎出几十里,山珍海味,美女娇娃,黄金珠宝,应有尽有,一处比一处更让他爽心惬意。因接受的礼品太多,每过一处,他都不得不雇用当地的车马装载。这样,等他行到仙女峰附近,辎重已经相当惊人。
仙女峰一带属湘乡县管辖,县令得知钦差大臣前来为母迁坟,迅速动用大量库银,征调大批民夫,开山凿石,硬是在仙女峰陡峭的山间辟出一条道路来。肖家旺到达之后,因离事先看好的迁坟吉日还差两天,就准备了几份丰厚的礼物,先去拜访当年的恩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