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藤篓叫魂

[ 民间故事 ]

一、

旧时皖西山区有用所谓藤篓叫魂的习俗。藤篓是用山里的藤条编的篓子,大肚小口,有尺许长,可背可挎,平时用来盛东西装货,那些山里的妇女也用藤篓给家中故去的人叫魂,免得亲人死后成了孤魂野鬼,四处飘荡。

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那年贾牛才四岁,过年了,玩花灯,父母带着贾牛看热闹。街上人山人海,玩花灯的又蹦又跳又唱,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人群将玩花灯的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在圈外的人甭想看个周全。

开始时父母拉着贾牛的手,一边一个,后来贾牛拉着父母,像弹弓上要弹射出去的石子,一个劲儿往人堆里扎。大人扎不进人堆,小孩则见缝插针。贾牛铆足了劲儿,父母哪里敢松手,将贾牛抓得紧紧的。

这时,人群一阵骚动,父母拉贾牛的手被挣开了,母亲的手里只剩下一只手套,贾牛和另一只手套一瞬间没了踪影。

父母慌了,连忙叫贾牛的名字:“牛儿,牛儿——”

可回答他们的是又说又唱,欢声笑语。所有的人都津津有味、情绪高涨地看热闹,没有谁听到他们的呼叫声,谁也不去关心他们的呼叫声。

这对夫妻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疯狂地寻找、喊叫,可是一直找到半夜,喊到半夜,哭叫到半夜,也没见着贾牛。

玩花灯的都走了,看热闹的都散了,街道一片狼藉。贾牛的父母手里捏着贾牛的一只手套,撕心裂肺地哭叫。

贾牛上哪儿去了呢?他挣脱了父母的手,钻进了最里层,饶有兴味地看花灯,看得忘乎所以,根本想不到父母在到处找他。花灯往哪儿走,贾牛往哪儿钻。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花灯上,根本注意不到钻来钻去的贾牛。

夜深了,玩花灯的散了,贾牛还跟着花灯走。走了许久感觉不对劲儿,他猛然想起自己跟着父母出门的,一直拉着他的父母的手早松开了,手里只有一只手套。他慌了,先跟着几个人走,走走又感觉不对劲儿,看到一条路似乎是回家的路,便一个人往这条路走。走走又不像,又岔向另一条路。

贾牛越走越远,最后见不到一个人影,也看不到一处村庄。天黑了,贾牛一个人在黑夜里跌跌撞撞地走,害怕急了,想哭,又不敢哭,便闷头走路。

贾牛就这么走啊走,走累了就睡,睡醒了再走,饿了吃野果,渴了饮山泉。

贾牛走到了山里,一个刚四岁的孩子,就这么一个人走了十几个日日夜夜。

这天贾牛走累了,在一块山石上睡着了。一个女人走了过来,发现了贾牛,感觉十分奇怪,一问,贾牛便哭了,号啕大哭,崩溃似的大哭:“我要爸爸,妈妈!”

可是贾牛除了会说自己的名字外,便什么都说不上来。女人便说:“好吧,我没有儿子,你给我做儿子吧!”

二、

女人是大别山下黑石村的村民许氏,许氏的丈夫是个猎户,上山打猎,结果没打到野物,却被狼吃了。许氏找到山坳时,只见到丈夫几块血肉模糊的骨头和撕碎的衣服。这天晚上许氏拿着藤篓去丈夫的坟上叫魂,发现一个孩子在荒山野外睡着了,问清情况,便将贾牛带回家中做儿子。

贾牛跟着许氏过日子,生活清苦不说,山里也不像县城热闹,虽然许氏对他很好,他却一直不太习惯山里的生活,尤其是许氏带着他不时去山坳给丈夫上坟,这让贾牛有些害怕,老大不情愿。可许氏偏偏在这件事上不让步,别的都好说,就这个,贾牛怎么拗,她都不行。而且,到了坟头上,许氏首先让贾牛跪在坟前磕头,然后手里拿着藤篓在半空中划拉,嘴里念念有词。

到了十四岁时,许氏再拿着藤篓,让贾牛去山坳上坟时,他就暗暗下定了决心。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顺从地跟着许氏往山坳走,当走到他十年前躺着的山石边时,他在许氏背后鞠了个躬,然后身子一矮,钻进荒草荆棘中。不久许氏便呼喊起贾牛的名字:“牛儿,牛儿——”

许氏喊得越响亮,他跑得越快。

十年了,他什么都忘了,只记得那块山石,记得那年看花灯。贾牛觉得自己该去找亲生父母了。

贾牛没有找到父母,再次迷路了,七转八转,误闯进了马财主家。

马财主见贾牛一个半大孩子,在山里跑很危险,就劝他留下,等长大些后再去找亲生父母。贾牛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默默点了点头。

贾牛在马家大院待了两年,做了两年的伙计,马财主有一个独生女儿,与贾牛同龄,长得如花似玉。马财主没儿子,一直想招个上门女婿,好承继他的家业,他见贾牛聪明伶俐,长相俊秀,还没有身世牵挂,就动心了。

这天,马财主将贾牛叫过去,说要招他当女婿。贾牛早等着这句话呢,当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呼:“岳父大人在上,受小婿一拜!”

从此,马财主便成天贴身带着贾牛,他近来做一桩倒卖山货的生意,尤其是许氏那种令贾牛害怕的藤篓,在城里销路很好,在省城更能卖上价钱,既可生活用,又可以作为工艺品摆放。这天,马财主带足银子,亲自到大别山深处奔波收购那种藤篓。自然,马财主别人可以不带,只带贾牛。

马财主与贾牛在山路上一路辛苦,攀爬到一个半山腰。贾牛四顾一看,便拦住马财主说:“岳父,此处不可去,咱们往另处去吧!”

补充纠错
上一篇: 留字客是谁
下一篇: 匹夫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