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这天,风和日丽、天气晴好,郑华独自一人去玉山游玩,本打算中午就下山,谁知却被山清水秀的美景迷住,竟一时流连忘返。等他游兴淡去准备返程时,却见黑压压的阴云从山那边翻滚过来,一场狂风暴雨不期而至。郑华心中暗叫不好,赶紧顶风冒雨往山下跑去。
开始的时候,郑华还能看清下山的路。但雨越下越大,如同瓢泼一般,加上夜幕降临,他无法分清东西南北。这时,远处山谷传来隆隆巨响,犹如万马奔腾一般。他心想这下完了,山洪暴发,我这条小命休矣!
正当郑华手足无措之际,突然,一双大手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往上一拉,把他拽到了一个平台上。郑华惊魂未定,再看刚才站立的地方,一股巨大的洪流呼啸着奔涌而过。
缓了好一会儿,郑华这才明白过来刚才是有人救了他,于是赶紧向救命恩人道谢。
救他的是位老者,老者对郑华说:“看这架势,这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这会儿冒雨下山十分凶险,我看公子不如就在寒舍将就一晚,明天一早雨停之后再下山,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郑华听后感激地说:“多谢老伯厚意,如此就多多叨扰了!”
郑华跟在老者身后来到一个山洞里。洞中陈设比较简单,正中间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上燃着一根蜡烛,摆着一把茶壶和几只茶碗。借着烛光看去,郑华发现老者有六十多岁,脸庞瘦削,须发皆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老者笑眯眯地看着郑华,问他:“请问公子尊姓大名?”
“小生免贵姓郑,单名一个华字。敢问老伯尊姓大名?”郑华谦卑地问。
“小老儿免贵姓胡,单名一个泉字。”胡泉报了自己的姓名后,又对郑华说,“郑公子请稍候片刻,小老儿去去就来!”
胡泉说完不等郑华回答,就健步走进一个偏洞中。郑华这才明白,原来这个山洞是洞中有洞。
不一会儿,胡泉拿着几件衣服回来了,他把衣服递给郑华,说道:“郑公子,快把身上的湿衣换下,雨水湿凉,容易使人生病!”
郑华接过衣服,刚要道谢,胡泉又说:“郑公子肚子也饿了吧?我去给你弄点吃的,稍后就来。”
郑华赶忙说:“多谢老伯!”
郑华换好衣服,就在山洞中走动一下舒展舒展自己被冷雨冻僵的四肢。突然,他看到在左边的洞壁上挂着两幅画,一幅是《灵狐戏蝶图》,画的是一只小狐狸在花丛中和几只花蝴蝶嬉戏的场景;另一幅是《素人观景图》,画的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安静地坐在一株垂柳下观赏远处的美景。这两幅画尽管在运笔上都存在一定瑕疵,但画得惟妙惟肖,也算得上是佳作。看了画作的落款,郑华得知这两幅画都是一个叫素春的人所作。
郑华正在那里看得带劲,这时胡泉端着一个托盘从偏洞里走出来。他把一碗粥、一盘肉、一碟素菜和几个馒头放到桌上,然后请郑华过去用餐。
郑华一边吃饭一边和胡泉聊起了家常。
胡泉告诉他,他家祖上原本住在山下一个村庄,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举家搬到山上住进了山洞,这一住就是上百年。
郑华对胡泉说,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世间再无战乱,他们可以搬下山了,山上环境虽好,但毕竟生活不便。
胡泉则摇了摇头,说他们在山上住惯了,搬下山去反而不适应。
吃过饭,胡泉把碗碟收拾下去,又回来陪郑华聊天。郑华出于好奇,问他:“胡老伯,请问洞壁上那两幅画的作者素春,是哪里人士?”
胡泉捋了捋下巴上的白胡须,微笑着回答道:“不瞒郑公子说,素春乃是小女,年方十八,近来迷上了绘画,闲着没事儿就把自己关在洞里画画。小老儿不懂绘画,也不知她画得好还是坏。怎么,郑公子对绘画也有研究?”
郑华谦恭地回答:“谈不上有研究,只是略懂一二。”说完,他走到那两幅画跟前,指着画作上的几处线条又对胡泉说,“胡老伯,令媛的这两幅画已是上乘之作,但稍有瑕疵,如果这几处地方换一种画法,效果会更好!”
郑华话音刚落,突然一个女子的声音从偏洞中传来:“好一个效果会更好,真是大言不惭。既然公子如此自信,何不现场作画,和奴家比较一番,看看到底谁的画更胜一筹?”
郑华愕然,赶紧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瞧去,看到一个年轻女子从偏洞中袅袅婷婷地走出来。
年轻女子走到近前,郑华仔细一打量,发现她和《素人观景图》中的那个女子模样很像。他顿时明白过来,《素人观景图》应该就是胡泉的女儿素春画的她自己。
这时,胡泉看出了郑华脸上的尴尬,赶紧打圆场说:“郑公子,这位就是小女素春。”说完,又板起脸对素春说:“春儿,郑公子乃是贵客,不许在此胡闹,快快回内室去!”
素春站在那里没动。郑华弯腰给她施了个礼,刚想开口赔罪,素春却摆摆玉手制止了他。
这时,一个侍女已经在桌子上摆下了纸笔和颜料。素春柳眉倒竖地看着郑华,不客气地说:“公子请吧!”
郑华看了看身旁的胡泉,无奈地说:“既然如此,胡老伯,小生就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