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赵老板报恩

[ 民间故事 ]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李新良,在京城一个典当铺里当账房先生,每年有三百两的收入。

这一天,同乡赵甲来找他。李新良热情接待,赵甲却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李新良道:“俗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我既是同乡,又是熟人,你有什么难处尽管说,我只要办得到,决不会袖手旁观。”

赵甲这才长叹一声,说明了原委。

原来,赵甲在京城盘桓了半年多,却一直没有找到什么营生,如今想开个杂货店,却苦于资金短缺,便想找李新良借些银子。

李新良慷慨地拿出一百两银子,说:“你先拿去用,如果生意好,我们便合伙经营,这银子就算作我的入伙钱吧。”

他说这话的意思,无非是让赵甲放宽心,不必将借钱的事放在心上。

赵甲焉有不知,便千恩万谢地捧着银子走了。当时并无其他人在场,李新良也未叫赵甲立借据。

哪知几个月后,李新良发急病去世。典当铺主便捎信叫他的妻儿来京处理后事。李妻悲痛欲绝,携着未满十岁的独生子保吉来到京城,痛哭一场,扶着李新良的灵柩回家乡去了。

这期间恰巧赵甲外出采办货物,回来后得知李新良去世的噩耗,便在家中为其设了牌位,痛哭祭奠。

从那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不到十年,便拥有万贯家财。而李家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很艰难,最后竟衣食不周。

李保吉长大成人后,亲戚朋友都劝他外出谋生。李保吉想当年父亲在外时,家中衣食不愁,如今京城里仍有父亲生前的雇主及老朋友,去后不怕站不住脚,到外面长长见识也好。正巧有个同乡也要去京城,他便收拾行装,辞别母亲,与同乡相伴而去。

李保吉找到父亲生前所在的典当铺,想在铺中当伙计。铺主为难地说:“你父亲在世时为我勤勤恳恳地办事,照说我不该拒绝你。可是我这两年生意极不顺手,铺子早晚就要关了,你年纪尚轻,留在我这儿不是耽误了你的前程吗?”

李保吉无奈,又找了几个父辈的朋友,请求引荐。有个叫张敬荣的对他说:“赵甲是你父亲的故交,如今家业大兴,你去找他,想来他不会不管的。”李保吉便请张敬荣去找赵甲,并向他说明来意。

赵甲听说李新良的儿子来了,十分高兴,亲自将李保吉接到家中,热情招待,并对他说:“我因为你父亲的帮助才挣下这份家业。我已经找你好久了,可惜全无音讯。”

李保吉恭恭敬敬地说:“先父去世后,家乡又发水灾,房屋漂没,侄儿不得不与母亲迁至外县居住,因此伯父寻找不着。”

赵甲叹道:“今天你来投奔我,真是苍天有眼啊。”于是就让他当了个主账会计,掌管整个店的业务。

李保吉想,初到店中当学徒,照规矩是没有工钱的。从此他便在京城安顿下来,尽心竭力地做事,整个身心扑在店铺的生意上。

不知不觉过了三年,赵甲见李保吉勤劳刻苦,账目做得一清如水,对他满意极了。一天,赵甲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已经二十岁了,理当娶妻生子成个家。我先替你物色物色,你再写封书信与母亲商议商议,如何?”

李保吉婉言推辞道:“侄儿依靠着伯父为生,业务上还没什么长进,怎敢急急忙忙地娶妻成家,自找累赘呢?”

补充纠错
上一篇: 一“竖”嫁资
下一篇: 秘方有价情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