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佑五年,福建泉州郡守蔡襄主持修建洛阳桥。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桥长834米,宽7米。船形桥墩就有44个,扶栏645个。在当时来说,工程量巨大,要克服很多客观困难。大桥的建成,并不是单纯拼人力和物力,而是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像种庄稼一样种出来的。
桥址处是一个渡口,叫万安渡,其实它是一个万险渡,此处水阔五里,深不可测,潮差大,渡船行驶时,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浪打没。建桥开始时,工匠们照例准备了大量的石块、沙子、树木等材料,其中石块是用来打桥基的。
工匠们先沿桥址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接江底的矮石堤,然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桥墩。由于水深流急,无论多少石块抛下江底,马上就被冲得无影无踪。当时没有钻孔机和钢围堰,修桥只能实打实地先打好底子,再在上面建桥墩,最后架桥梁。
眼看大量的石头丢下去有去无回,工期却在一天天迫近,坐渡船的百姓,不能失败!
蔡襄立于江边,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万安渡边刚热闹了一阵子,就又安静了下来。坐卧不安的蔡襄到处走动,想从民间寻找一点儿启发。
一位渔民告诉他:“大人,我们这条江退潮时,最低可以露出河床,你可以请人到龙宫递榜,请龙王爷给你三天的退潮期,趁着这三天,就赶紧把石头抛下去建好桥基!”蔡襄哭笑不得:“哪有什么龙宫?又有谁能去龙宫?”渔民一梗脖子,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你为什么不试一下呢?”蔡襄想想也是,这建桥造屋,难免会遇到一些奇人异事,试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到工地,蔡襄给龙王爷写了一封榜书,为民请命,言辞诚恳,讲明建桥的重要性。写毕,张榜请能人去龙宫递书。一位叫夏得海的小伙子揭了榜。
夏得海善于潜水,但到了江边,望着恶浪滚滚,他一时心悸又不敢下去了,于是就喝了一瓶烈酒壮胆。晕晕乎乎中,他感觉自己似乎真的到了龙宫,递了榜书。当他醒来时,发现睡在江滩上,四周无人,他坐起来抹一把头发,赫然发现右手掌心写着一个“醋”字,他不由得笑了:“我明明喝的是酒,却偏偏写了个‘醋’字,看来是哪个工友在戏弄我。”这时,蔡襄派来的工匠催他交差,他只好拿“醋”字交差。
蔡襄长年练书法,对汉字颇有研究,开始他也不懂“醋”字之意,细细琢磨之下,灵光一现,这不就是“廿一日酉时”吗?到那时,会退潮露出河床吗?不管是真是假,我先把石头预备好总是好的。
到了与龙宫的约定时间,万安渡江水快速下降,露出河床,蔡襄大喜,组织人马日夜筑桥基。筑到第44个桥基时,潮水又涨了起来,人们发现,之前趁退潮筑好的桥基,好多又被冲乱了!当时没水泥,桥基全靠石头干垒起来,哪抵得过潮水巨大的冲击力?
江水生生不息,硬拼人力物力,垮了建,建了垮,肯定是不行的。作为一方父母官,百姓们都在看着,蔡襄急得团团转,有一天乱转着,就转到了菜场。此处临海,菜场上有很多海鲜。还有人生起炭火,在烤一种壳类海鲜吃。
蔡襄走上前,问道:“请问,你们在烤什么吃?”店主说:“烤生蚝啊,很鲜美的。你要不要来几只?”蔡襄要了一只,随口问道:“生蚝是不是很好养?”店主说:“江里多得是,野生的,不用养,它们繁殖快,一长一大堆,就是打捞时有危险,所以贵。”蔡襄问在哪儿捞的,店主说:“就在江边,它们喜欢巴着石头长,粘得紧紧的,我用铲子铲下来,一铲好几个,您别看它们外面硬得像石头,长得丑,但里面肉味确实鲜美啊!”
蔡襄买了十二只生蚝,走回万安渡,召集工匠们开会,详细询问生蚝的习性。工匠多是本地人,家家都见过生蚝。一个叫向峰的中年工匠说:“大人,生蚝刚出生时,可以到处浮游,但不用多久就会长成稚贝,巴在石头上,它的一辈子,只做开壳和闭壳的动作,再也不会游来游去了。”蔡襄问,它们怎么巴得住石头呢?浪不会将它们从石头上冲走?工匠们推测说,大约是有吸盘吧!
向峰主动向蔡襄要生蚝,说要回家研究一下。工匠们取笑他只会烤了吃掉。工地生活艰苦,油水少,向峰是有名的吃货,名声一向不怎么好。蔡襄对他也深为怀疑,说实话,生蚝是高档海鲜,而且很贵,给不给他呢?
蔡襄犹豫不决,向峰却站在他面前不走,一副笑眯眯势在必得的样子。蔡襄的儿子病了,他买生蚝时,一是想和工匠们当面研究一下,二是想研究完了就叫妻子烤给儿子吃。向峰的手伸在半空中,不见蔡大人把生蚝给他,只好尴尬地把手缩了回去,在工匠们的哄笑声中,羞红了脸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