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双圣龙泉

[ 民间故事 ]

双龙圣泉是昌平山之阳的一处灵泉,两个泉眼相距二三米,却是一苦一甜,不知何因。

泉的旁边,就是汇仙观,一处曾经辉耀百里而今败落的道观。可以说,当初的选址就是因为附近的这处泉水,因为,大凡道观和寺院,建造之初,必先植树,待树木长成,再行营造之事。把一片柏树、松树、银杏养大,自然需要水,而在建设之时更是需要水。道观建成使用,道众和信众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更要有水的供给。所以,水是选建道观和寺院第一个要考虑的。

汇仙观始建于明朝渊博、道古仙风的智慧长者,自住持道观以来,这里道风整饬,道规谨严,令天下道友倾服和向往。这年,从山下上来一个清秀道童,名玉真子,就在高昌道长身边侍候,甚得道长喜欢。这道童一切都好,就是经常使性子,遇到情绪不好时,就利用各种形式发泄出来。这几天,玉真子年幼思家,欲回乡待几日,高昌道长不允,一直闷闷不乐,就想出了一个整治道长的法子。

这一苦一甜双龙圣泉,甜水用来炊饮,苦水用于灌溉和浆洗。这日秋高,高昌道长将亲手采制的枣叶茶放于盏中,只等道童用柏壳将泉水煮沸冲泡。玉真子将一只小巧的木桶伸手摁倒在甜泉泉池中,清凌凌的泉水即刻注满木桶,待他用力提上来的时候,一股烦恼涌上心头,他用左手将桶底一掀,泉水又回倾到池中。他心怀窃喜来到苦泉边,胡乱装了些苦水,就回去烧煮了。待水开了,他为道长冲上,又殷勤地捧到道长跟前。

道长饮了两口茶,觉得不是个滋味,再饮两口,仔细咂摸,然后将茶盏放下,闭目捻须,微微点头,若有所思。道长喝出来了,这是苦水。他想,是童子思乡心切,恍惚间打错了水,还是有意为之?肯定是前者。道长想起了自己年幼时在九龙山修道的时候,也是一时难以割舍亲情和乡情,内心经过了长期的折磨和艰苦的斗争,最后才慢慢斩断了尘缘。对于世间情欲,人为隔阻是不可取的,必须由其本人去自我了断。他把玉真子叫到跟前,反复做了交代,就允其回家了。

玉真子从家里回山后,进入了另一个修炼阶段,那就是体力劳动,山上的体力活儿很多,种地的、浇树的、修补的、做饭的、采买的、木工、瓦工、水工……玉真子担任水工,每天的任务是往返各处供水。山上不仅有玉皇殿,还有灵官庙、山神庙、龙王庙、华公祠,每一处都有专人洒扫、供奉和管理修行,隔段时间就轮流换防。玉真子这时又耍起了脾气,凡前往送水笑脸相迎者一律甜水,凡不理不睬漠然视之者苦甜各半,或者干脆就是苦水。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无论送什么水,道友们都没有反应,他就犯了思量,这是为什么呢?经过观察,他发现道友们无论是专心焚香供奉,还是潜心攻读静修,根本没有闲心计较生活琐事,更没有把心事用在吃喝上。不仅如此,吃了他提供苦水的灵官庙的道友原来隔三岔五肚子疼,最近这个毛病却神奇般地好了,而且精神抖擞,道业大有长进。

玉真子在月高之时,徘徊庭院,极目皓空,暗自思索。他觉得以前自己做的真是愧对了师长,也愧对了自己。反思之后,他痛改前非,励志精学,终成大器。后走出昌平山,多年主政峄山白云宫,再后又云游四方,不知所踪。

如今,汇仙观已没有道人,但双龙圣泉仍在,无论旱涝,不涸不溢,苦泉自苦,甜泉自甜。后人在两泉之下修砌了一方水池,名曰双龙圣池,两泉的泉水渗流到水池中,池中有游人放生的锦鲤和金鱼,在泉水中欢快地游弋。水面上还有野生的池黾,水底有哇哇鸣唱的青蛙。放眼山野,山坡上是连片的石榴和山桃。石榴硕大,汁多脆甜,桃子爽口,酸甜适中,这是泉水的结晶,也是大山的馈赠。

补充纠错
上一篇: 风雨竹的故事
下一篇: 白公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