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是乾隆十年(1745年)腊月二十八。
还有两天,就是大年三十啦。
京师,那是热闹极了。小清雪在天空飘洒着,北风呼呼地刮着,可是赶年集的人络绎不绝。四面八方赶年集的,都在这几天到大栅栏、珠市口、前门一带上货,买些香烟、对联、剪纸、挂签、碗筷、糖果、糕点、红头绳、鞭炮,一切都等着过大年了。
别说白天,就是下晚,那年集也是热闹非凡,挑着灯笼卖年货的床子一字排开,从前门一直排到珠市口东大街,有的搭着大棚,有的是临商铺在门前摆的摊子床子。
这一日天黑之后,有一群人,大家拥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有说有笑地走在珠市口大街上。这个中年人,什么都好奇,一会儿站在卖馄饨的摊儿前,非要看一会儿,一会儿又站在卖糖葫芦的招子前摸一摸,非得要一串儿尝尝。那些跟着他的人,谁也不敢管他,他要啥买啥,他指哪儿,大伙儿就跟他走过去,一副富家少爷的样子。
街上知趣的人,都远远地躲开。因为他们知道京师的规矩,像这样的主儿,说不定有什么背景,别跟着人家转,别弄出个三长两短来。
这时,这伙人信步来到了珠市口。
只听那人说:“哎呀,那处在卖什么,咋围了那么多人?”
一个人跑去看了一下,回来说:“是卖鱼的。”
那人问:“什么鱼?”
回来的人说:“是鳇鱼。”
那人又问:“鳇鱼?”
回来的人说道:“还是不小的鳇鱼呢。”
那人说:“快走,咱们也去看看……”
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你们猜那中年人是谁?他不是别人,他正是乾隆爷!
这乾隆爷也是个爱打听世上奇闻过年的景象。这天晚上,他就对宫内太监说:“你们哪,就知道自个儿图热闹,上街去逛,把朕一个人关在宫里。不行,今晚我也要出去走走。”
太监问:“圣上,您要上哪儿啊?”
乾隆说:“听说前门、大栅栏、珠市口一带最热闹,朕也想去逛逛。”
圣上要出行,这太监哪儿敢拦哪。
太监忙说:“那我得报驾?请御林军护驾,通告他们沿街保卫。”
乾隆说:“报什么驾,朕是微服私访。”
太监说:“微服?”
乾隆小声说:“别吵吵,我这就是出去溜达溜达,千万别让太后和皇太后她们知道。谁也不让知道,听到了吗?”
可是,太监知道是知道,答应是答应了,可他不敢擅自做主,立刻通告御林军,当时派出几个武林高手,还特意让内务府的光禄寺、太常寺的几个大人,也都微服打扮,一起缕缕行行的,不下十五六个人,有的明跟,有的暗随,围着皇上前前后后就上了京师的大街,趁着浓浓的夜色,直奔前门而来了。
那一晚天上还飘着小清雪,阵阵北风吹来,还挺冷。可皇上兴致高哇,游完了前门、大栅栏,就来到了珠市口。
京师百姓虽然与天子住在同一个城市,但却没见过皇上,加上是夜里,又是微服出访,谁也不认识他。
来到了珠市口街市,就见人山人海,大家都往一个铺面拥去,正是刘不开面的买卖前台。当时,那刘不开面为了卖自己的大鳇鱼,特意让伙计们把乌龙的大铁车对接上,形成一个又宽又大的台子,那最大的三条鳇鱼摆在上面,鱼尾和鱼头竟然还悬在外头!
大人、小孩连声地喊:“哎呀!鱼山!”
老头儿们叼着烟袋在一旁观看,说:“在北京城住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真是大开眼界!”
“这真是世上少见,天下无有啊!”
正在大伙儿说话时,乾隆爷挤上来了。
乾隆爷这么一看,连声地叫道:“大鱼!好大的鳇鱼呀!这可真是大鱼王。请问掌柜,此鱼出在何方?”
刘不开面说:“塞北辽东。”
乾隆又问:“是松花江吗?”
刘不开面答:“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