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豆盘包子

[ 民间故事 ]

豆盘包子也叫绿豆包子,是湖北老汉阳县大集场的特产,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品尝过的美食。加了食盐、姜末、葱白儿、香油的绿豆馅,生包子上笼蒸熟后,置于案板上摊冷,而后装进箩筐。等食客一到,放进油锅开炸,边炸边搅动,使其受热均匀,炸得中间稍稍凸起,通体金黄油亮,捞起开卖。在多年以前,这是上好的休闲开胃美食了。其实在吴家山下,早先有一家卖豆盘包子的,据上年纪的人一口涎水地说,听老人们讲,老吴的手艺是他老婆从大集场娘家带来的,后来他做的豆盘包子竟比大集场的味道还好!后来怎么没有了呢?听的问。后来呀……还得从头说起。

老吴五更天起来发面,推开门,见门前地上黑乎乎的一堆东西,用脚一踢,吓了一跳:软绵绵的,是个人!老吴忙喊醒老婆,说,快,这儿有个人,咱俩把他抬走!

老婆也慌了,忙出来问,死的活的?抬哪儿去?

老吴说,死的吧,抬到没人的地方,别在咱家门前就行。

在大清朝,谁家的门前甚至田里死了无名的人,是要负责出资善后的。两人使劲儿一抬,那人鼻腔里哼出一声。老婆惊叫道,还活着!

灯光下,才看清是个面色寡黄的年轻人。两床棉被盖在身上,一个时辰过去,人苏醒了。一碗热汤喂下,老吴问,你是谁?

那人说,我是赶考的举子,不想路遇歹人,劫去钱财,我又急又饿,走到您这儿,想在门口避下风寒,哪知不知不觉中冻得昏迷过去。救命之恩,永生难忘!

年轻人在店里将养了几天,然后就要进京赶考。老吴看他器宇不凡,就给了他一笔盘缠,年轻人眼噙热泪千恩万谢地走了。

年轻人一走,就如泥牛进了汉江,再没音信。

十年过去,老吴渐渐忘了此事。一日近午时分,年轻人来了,一身锦衣,身后有随从,进门来口称恩公。

老吴有些昏花的眼还是认出了他,忙从屋里喊出老婆和儿子,说,这些年你们总数落我傻,看,人家还是来了吧?

年轻人当年考取功名,被拨调山西,后来张之洞来到湖广任职,他也一起跟过来。他从随从手里拿过一个布包,说,当年的盘缠我来双倍奉还。老吴坦然接过,这些年过去了,算上利息,双倍并没有多给。

年轻人问他,这些年可好?

老吴说,快混不下去了,我老了,有点儿干不动了,儿子没本钱,还总想干大的,就整天游手好闲。恕我冒昧,看您能给他个什么官差不?

年轻人问,令郎可读过书?

老吴说,没有,从小疯跑惯了。

年轻人说,那就不好出去谋事,还是在家跟您学手艺做生意吧。

老吴见他这样说,脸就冷了下来。

日近中午,年轻人让随从去附近的聚贤阁酒楼叫来一桌菜,请老吴小酌。三杯酒下肚,老吴红着脸再次说,能帮就帮一下吧,儿子不争气,您就费费心,不求一官半职,能糊口就行。看在当年我把你这条命暖过来的分儿上,就算你报答我吧。

年轻人说,令郎不认字,恐难有大的发展,出去了还怕受气,真不如在家创业。来,恩公,我再敬您一杯,喝完这杯,我要尝您的豆盘包子,这些年不吃,真的有些想呢。

老吴没好气地说,下次吧,今天没有了。你也是个堂堂的六品官,还不能在衙门里插个闲人进去?

年轻人说,当官岂能徇情鬻爵?恩公就别逼我了。

尽管老吴脸色难看,年轻人还是坚持逢年过节来看望他,每次除了提几色糕点和一坛老酒,别无其他。这是个有良心的人吗?老吴偷偷地问自己,想必他也能看出生意的清淡,却不做帮衬。又撑了一年,生意实在不好,老吴忍痛决定,再干三天,用完剩余的食材,关门走人。

第三天中午,老吴耷拉着眼皮晒太阳,门前连只麻雀都没有。不会有人来了吧?现在就收摊子,反正也没什么人。他刚起身,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由远而近,一乘十八抬的官轿停在了他的门前,他看到年轻人在队伍前面。轿落稳后,轿帘打开,一位童颜鹤发颌下长须的老者下了轿。年轻人对他喊,掌柜的,乾隆爷品尝过的豆盘包子伺候着!

老吴一愣,立刻清醒:好咧!赶紧去点上油锅。

来巡查修堤的张总督来吃老吴的豆盘包子了!一传十,十传百,原本门可罗雀的门前,现在要排半天的队,才能买上豆盘包子。老吴的豆盘包子一下美名远播,就连大集场的人也坐船来专门品尝。老吴发达了,一下就过上了相当于现在提倡的小康生活。

又过几年,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老吴跟着要赚大钱的儿子去了人口更密集的夏口开餐馆,吴家山唯一的豆盘包子店就没有了。老吴走前和邻居们依依惜别时,还禁不住说,那人是个好官,他以他的方式报答了我!

补充纠错
上一篇: 大鹰山
下一篇: 清官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