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皇十四年(594年)夏天,连续数日的暴雨,将洨河水灌得暴涨,随时有溃堤的危险。赵州刺史王谊带领官员、百姓在龙王庙焚香祷告,祈求上苍保佑,同时昼夜不停地加紧抢险。即使如此,还是没能挡住肆虐的洪水。洪峰冲破堤岸,犹如发疯的黄龙,铺天盖地压下来,无数房屋、良田、牲口转眼间没入滚滚波涛,不知多少人在汪洋中罹难。
洪水退后,赵州大地满目疮痍,哀鸿遍野,苍凉的荒原上到处是新添的坟头。
洨河上,一条又一条渡船往来忙碌着,接送两岸的百姓和客商。
大灾之年,船家把船费涨到平时的十倍。先前架在洨河上的一座木桥被洪水冲垮了,谁想过河只能乘坐渡船。穷苦百姓拿不起船钱,只好泅水渡河,不断有人命丧水中。
刺史王谊同渡船主人、本地大财主赵广财交涉,想把船价压下来。赵广财冷笑着说:“可以啊,只要你州衙每天给我补贴三百两银子,我给百姓免费都可以。”气得王谊真想打他的耳光,州衙哪来的补贴银呀!
回到州衙,王谊思来想去,下定决心,建一座桥,一座大水冲不垮、暴风刮不坏、河妖水怪撼不动的大石头桥,省得大家受赵广财的气!
有人告诉王谊,本州房子县的李春造桥技术最高。王谊早就听说自己治下有一位民间人,一直无缘见到。听了这话,立即派人传话给李春,让他速速前来领命。
李春家在房子县白檀峪村。他刚刚考中举人,家中正在大排筵宴,父老乡亲饮酒庆贺。听说刺史老爷传自己,李春很不情愿,待到来人说明来意,李春便欣然答应了。
来到州衙见过王谊后,李春便来到洨河边,实地做了几天勘察,草拟了一张图交给王谊。王谊看图中的设计,是一座单孔满肩式桥梁,形似一张拉满的弓,看上去既结实,又漂亮,满意地点点头。李春说,如果是木桥八千两银子足够,倘若要建造石桥,没有五万两银子下不来。
王谊把建造石桥的呈文报上去,没过多久,朝廷就批了下来。五万两银子一文不少,也拨到了州衙账目上。前期筹备工作就绪,李春开始招募工匠,备办石材。
眼看材料一天天增多,可以施工了,谁知这节骨眼上出了麻烦。
天刚蒙蒙亮,有人急匆匆敲开了李春的房门,说堆放在洨河边的石材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王谊十分恼怒,安排捕快火速侦破此案。
捕快很快查出是赵广财干的。赵广财担心有了大石桥,人们就不会再乘坐渡船,自己的财路就断了,便在夜里带人把石材全部扔进了洨河。
王谊要治赵广财的罪,不想赵广财有个亲戚在郑译府中做管家,赵广财买通了郑译。郑译是隋文帝杨坚的同窗好友,又是开国功臣。王谊自知得罪不起,忍气吞声放了赵广财。
大石桥的事被搁置一边。李春看不惯王谊的懦弱和官场的黑暗,长叹一声扬长而去。
二、
两年后的一天,白檀峪村忽然来了一顶小轿,轿帘掀开,从轿子上下来一人,客客气气打听李春。李春从家里走出来看时,居然是刺史王谊!王谊见到李春,上前躬身施礼:“李春兄,别来无恙乎!”
堂堂刺史如此谦恭,倒让李春手足无措,慌忙答礼:“刺史老爷太过客气,折煞晚生了。”说罢将王谊请到堂上用茶,叙说别情。谈话间李春了解到,那个恶财主赵广财得病疯了,在家整天搂着一堆银子傻笑。贪婪成性的郑译也在皇帝面前失了宠,被贬为隆州刺史。王谊打算重新启动大石桥工程,特地来请李春前去主持。
李春见到王谊本来就心里不痛快,但又不好说什么。何况建造大石桥是为了造福百姓,他是不应该拒绝的,于是便答应了。
这次工程进展很顺利,截流、清淤、备料、打墩,一切按部就班进行。因为修桥是大家的事,很多百姓兴致勃勃赶来,工地上一天到晚热闹非凡,笑声不断。特别是王谊,对施工的工匠民夫很是关心,亲自给大家送水送饭。对李春更是礼敬有加,隔三岔五用美酒招待。望着初具模样的大石桥,李春说不出的开心。
晚上,王谊又在家中宴请李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谊放下筷子,问李春道:“李兄,在下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二。”
李春见王谊这般客气,忙起身抱拳道:“大人言重了,有事尽管吩咐,晚生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