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刘三基是清秀县知县,虽然才二十刚出头,但聪明机敏,睿智过人,上任后破获了许多疑难大案,在百姓中赢得了好口碑,都称他是“刘神仙”。
且说这天深夜,牛尾巴村出了一起命案,一个叫牛富贵的富家之子被人杀害,凶犯逃离,一百两白银也不见了。
刘知县带着衙役们第一时间来到现场,见被害人躺在血泊之中,身上有数处刀伤,呈现出两头深中间浅的伤痕。
案发当晚,牛富贵是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看见凶手,门窗完好无损,凶手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为此,刘知县初步断定,凶手是熟人,凶器是柴刀。
柴刀是当地人家必备的工具,刀刃呈弧形,两端翘中间凹,主要用于砍柴,也可作防身之器,只有用这种刀具行凶,才有可能留下两头深中间浅的刀痕。
刘知县把一个衙役叫到身边,在他耳边如此这般一番吩咐。
衙役领命,找来一个破铜锣,用力“咣──咣──”地敲起来,在村子里大声喊道:“大家听好了,都回去把自己家的柴刀拿来,放在打谷场上,知县大老爷要审柴刀啦,如有违抗或藏匿者,重罚不贷!”
这倒是新鲜事,出了人命案,知县不审人,却要审刀,柴刀是个哑巴物,怎么审?但谁也不敢怠慢,都跑回家里,把自己家的柴刀拿来,写好名姓一字摆在了打谷场上。
村民们齐刷刷地站在打谷场一边,等待县官大老爷来审柴刀。
正是七月的天气,骄阳似火,一丝风也没有,人人热得大汗淋漓,可刘知县不焦不躁,若无其事的,竟坐在树荫下打起了瞌睡,直到正中午,他才睁开眼睛,伸了伸懒腰,慢悠悠来到了一长溜柴刀前。
在场的人统统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家的柴刀被审出个什么端倪来。
只见刘知县在几十把柴刀跟前收住了脚步,高声断喝:“大胆柴刀,统统给我听好了,在你们当中定有一把是凶器,还不如实招来!”
刘知县一连喊了几遍,柴刀都静静地躺在地上,没有一个站出来招供。
正在大家纳闷时,刘知县又说道:“好,不说是吧?我替你说!”他突然指着一把寒光闪闪的柴刀说道:“你,就是杀人的柴刀!”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子惊恐万状地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哆哆嗦嗦地说:“我……我没杀人啊……”这个人叫周录。
刘知县一字一顿地说:“大胆周录,你说没杀人,可你的刀为什么和别人的刀不一样?”
周录道:“没什么不一样啊。”
“就是不一样!别人家的柴刀晒了两个时辰什么事也没发生,只有你这把刀落满了苍蝇,说明你的刀上有血腥味,你就是杀害牛富贵的凶手!”
周录“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魂飞胆破。刘知县一挥手,周录被上了枷锁。
如此重大的一起命案,刘知县通过审柴刀就轻松地把凶手揪了出来,牛尾巴村人真是大开眼界,心服口服。回来的路上,衙役们都竖起了大拇指,称刘知县“真乃神人也”。刘三基却不以为意地说:“此乃遵循古老案例。南宋提刑官宋慈在《洗冤集录》一书里就有记载,我只不过是效仿先贤而已。”知县如此博览群书通晓古今,衙役们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
然而,周录到了大堂上却拒不认罪,还连声大呼“冤枉”,他说自己的柴刀早在头两天就丢了,他怕在“审柴刀”这个非常时候拿不出柴刀来被怀疑,就借了张三家的一把柴刀来充数,谁知道张三的柴刀就是杀人的凶器。
刘知县立刻命捕快重回牛尾巴村查访,时间不长,捕快回来禀报说,张三没有正当职业,常年游手好闲不在家,老娘又聋又瞎一人在家他也不管。昨天夜里,有人看见他回了一次家,又匆匆地走了。另外,据张三老娘说,他家的柴刀的确被周录借去了。捕快还在张三家找到了一件衣服,刘知县把衣服拿在手里闻了闻,有很浓的汗臭味,明显是刚穿过的,又轻轻展开,仔细察看,见上面有一点点血迹,便下令:“立刻缉拿真凶张三!”
因证据不足,周录被当场释放了。
清秀县所有衙役捕快全体出动,四处缉拿张三,可是找遍了村村屯屯大街小巷,连张三的影子也没看见。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半个月,案子一点进展也没有。抓不到凶手,刘知县无法面对百姓,有愧于“刘神仙”称号,他焦急万分,寝食不安。
这天,他围着书案踱来踱去,心里画着一个又一个问号:张三藏在何处?他畏罪潜逃为什么把柴刀放在了家里?周录的柴刀早不丢晚不丢,怎么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丢了?这起命案的关键点就是柴刀,柴刀……他头脑里不停地闪现出一把把柴刀。
正在这时,门外鼓声响起,有一胖一瘦两个人上堂来打官司,他们打官司竟也是因为一把柴刀。旧柴刀案子还没破,新柴刀案子又出来了,刘知县心中更加气恼。
一番询问,案情了然:瘦子的柴刀不慎砍在了石头上,崩裂了刀刃,不能再用了,他想砍担柴进城里卖,顺便买把新柴刀,就向胖子借了一把旧柴刀用。因为近处的好柴都被砍光了,再加上手里的家伙也不称手,他只能往大山深处走。在深山里的一个山洞边,他砍了满满一担上好的烧柴,刚要下山,忽然从洞里走出一个人来,软磨硬泡要买他的柴刀。
瘦子说刀是借别人的,不能卖,可那人一定要买,并出了五两银子的高价。瘦子想,五两银子能买十把新柴刀也不止,我何不将这把柴刀卖给他,再重新买把新柴刀还给胖子,从中可以赚一大把银子,胖子旧刀换新刀,岂有不愿意的道理?于是,他就把借来的旧柴刀卖给了那个人。
瘦子是个狗肚子装不了二两油的主,占了便宜就沾沾自喜,下山来见人就说逢人就讲,等他买了新柴刀乐颠颠去还胖子时,胖子早已听到了风声,耍起了无赖,硬说那把旧刀是老祖宗的遗产,很贵重,要还必须还给他原来那把旧刀,拿不出旧刀就赔偿他五两银子,一钱也不能少。两人争执不休,于是鸣鼓对簿公堂。
刘知县问瘦子:“你在何处卖的柴刀?卖给了什么样的人?”瘦子一一回答。刘知县心里有了主意,他安抚胖子道:“不经你的允许,瘦子就把你的柴刀卖了,实在有悖常理,你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你明天再来,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