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洋人当
“德亨当”是永春城典当行中的翘楚。老东家经营有方,伙计们遵守规矩,开张三十多年,拆当、收当、管当、赎当,从没出现过半点儿差池。然而,自打与洋人做了那桩买卖后,“德亨当”就彻底乱了套。
那晚,“德亨当”打烊多时,忽有敲门声响起。老管家开门一看,门口停了一队车马,打头的是两个洋人,嘴里说着外国话,老管家听了半天一句没听懂,只得把略懂洋文的老东家董和请了出来。
洋人又是一阵连说带比画,终于表达清楚要当货的意思。董和绕着车队走了一圈,扭头唤出全部伙计,让大家一齐动手把货物存库入当。
伙计们面面相觑,老东家素来谨慎,今日怎么如此草率,货未开箱、物未估价,哪能直接收当?不过,老东家脾气大规矩多,大家谁也不敢多问。洋人的货物足有两百箱,伙计们干到半夜才干完,收拾停当,齐刷刷到董和面前听吩咐。董和嘱咐,任何人不得再靠近洋人的当货。而后,示意老管家筹备银子,由“票台”填写票子,其余人回屋休息。
票台是个血气方刚的后生,搬货时已心生不快,现在更不乐意了:“东家您不能没章法,大朝奉还没鉴货估价,我可不敢迷迷糊糊乱写!”
票台的声一高,打算回屋的大朝奉又折了回来,小声劝说:“洋人地位高,官府尚有忌惮,咱做生意的草民哪敢招惹,货不验也罢!”劝罢,大朝奉转到柜台里面,唱道:“洋人当货,货品不明,数目二百箱,当银六千两。”
且不说洋人当货后伙计们情绪如何,也不说当货后的洋人怎么逍遥快活,这里单说“德亨当”的老东家董和。洋人离开后,董和性情大变,不是发呆,便是动怒,茶不思饭不想,经常半夜才睡,一醒就往外跑……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七八天,董和竟失踪了,一同失踪的还有账房里的大部分银子和票子。
东家失踪与天塌无异,伙计们赶忙全体出去寻找,可是,一连几日也没找到人影。好不容易打听到一条线索,说董和失踪前与永春知县见过两次。伙计们想尽办法与知县见了面,结果却是枉费心机白费力。那知县把胡子一翘,说他压根不知道永春城有个开当铺叫董和的人……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老东家董和依旧音信全无。更要命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户们纷纷找上门来吵闹——东家都没了,他们的当品保不齐会出问题。老管家无计可施,就把在泉州求学的少东家接了回来。
这少东家叫董明,虽未加冠,但自幼在当铺长大,耳濡目染,也学得了一些生意之道。兹事体大,董明回到永春,马上到“德亨当”给当户们宽心,说董家做生意以德为先,他敢以人品作保证,当品不会出问题。
“保证没用,要么把你爹找来,要么还大伙儿东西……”有人带头起哄。
墙倒众人推,起哄的竟是老东家董和的故交林秀才。林秀才一嚷,刚显安静的人群又躁动起来。董明情知不妙,掇条长凳站上去,抱拳道:“既然大家执意赎当,在下只好成全,请各位去取当票、银两。”
伙计们暗自叫绝,少东家这招“缓兵之计”真高,听起来和气大度,实则是个狠招。跟当铺打交道的人,十有八九急需银钱,东西当了,银子花了,当期不到,总得花时间张罗钱吧!
“诸位莫慌,”林秀才也踏到长凳上,“我林某颇有积蓄,你们尽管拿出当票,银子不够问我来借,日后慢慢还上即可……”
林秀才夸了海口,当户们登时排起了长龙。事到如今,死扛无济于事,董明发下话去,但凡持当票、银钱者,不看当期,一律准赎。就这样,两三个月下来,当铺里除了洋人的二百箱货物外,其余所剩无几。“德亨当”江河日下,伙计们只能眼巴巴地等老东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