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大祸
清末那会儿,凉州城出了一位画家,姓李名松,擅长画虎。但他却有个规矩,自己的画只赠有缘人,谁要是上门索要,或者是出钱买,对不起,一律不画。
这年秋天,凉州新来了个王知府,听说李松的画十分有名,便想弄一幅送给总督大人。府衙赵通判得知后,觉得这是个巴结上司的好机会,便径直来到了李松家索要。
赵通判进了李府,往太师椅上一坐,跷着二郎腿说:“李先生,新任知府王大人听说你虎画得不赖,打发我登门来拜访,能不能破例给大人画一幅啊?”李松听后,不卑不亢地回答说:“真不巧啊,昨晚去茅厕时,不小心跌了一跤,伤了手腕,伤筋动骨一百天,想画也画不了。”
赵通判听后,啥话也不再说,起身就走了。他心里却恶狠狠地说:好你个李松,敬酒不吃吃罚酒,咱走着瞧!
再说,李松家养着一条大狗。这天上午,大狗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嘎嘎嘎”的叫声,忽然挣开绳子,冲出院门。它见一对大白鹅摇摇晃晃朝湖边走去,竟扑了上去,把其中一只咬死了。
赶鹅人不答应了,来到李家算账。当时李松并没放在心上,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赔你一两银子就是了。”谁知赶鹅人哼了一声,说:“一两银子?说得倒轻巧,你知道这是谁的鹅吗?这是知府王大人的心爱之物,从南方特意带来的,你自己去禀告王大人吧!”说完,扭头就走。
李夫人知道闯了祸,忙打发下人追上赶鹅人,塞了五两银子,央求他圆个谎,了了这事。谁知,赶鹅人连看都不看一眼,甩手而去。
联想到前阵子赵通判来要画,李松没给,如今又惹上这等麻烦事,这可咋办啊?李夫人思来想去,让李松画一幅画,亲自送到赵通判手上。
李松一听,脸一沉,毛笔一扔,说:“你不知道我的规矩啊?”李夫人又气又急,都啥时候了,还讲这破规矩。
两人正在拌嘴,书房里忽然闯进来两个官差,二话不说,把铁链往李松脖子上一套,生拉硬拽将他拉出李府,关进了大牢。
李夫人急坏了,赶回家翻找了一遍,想找幅画送过去求情,可折腾了半天,竟然连半张都没找着。
这时,一个下人出了个主意:“夫人,要想救出老爷,只能去找张好嘴了。”
这张好嘴在凉州城的名气是响当当的,他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在城中开了一家杂货铺,只要客人进了他的铺子,听了他说的一番话,不买点东西就觉得过意不去。因此张好嘴的生意特别红火。
下人见李夫人还在犹豫,就催道:“夫人,眼下救老爷要紧,顾不了那么多了!”李夫人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着厚礼,找到了张好嘴。
张好嘴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连忙摆手说:“李夫人,我哪有这本事啊,您还是赶紧想别的办法吧!”
李夫人央求道:“张掌柜,凉州城里谁不知道你嘴上的功夫啊,只要能把我家老爷救出来,提啥要求我都答应你!”
张好嘴低着头想了想,说:“那我就试试吧。要是救出李老爷,赠我一幅画便成!”李夫人自然满口答应。
欠下债
到了审案时,张好嘴拉着李家的大狗来到了府衙。凉州城的人听闻此事,把大堂里外围了个严严实实,想瞧瞧张好嘴是如何帮李松脱罪的。
因为事主一方是王知府,为了避嫌,案子由赵通判来审理。赶鹅人讲完案情后,李松点头,承认有这回事。赵通判听后问张好嘴:“张掌柜,你还有啥话要说吗?”
张好嘴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把大狗牵过来,问赶鹅人:“咬死大白鹅的是这只狗吧?”
赶鹅人“嗯”了一声。张好嘴又转向赵通判,说:“大人,这狗和鹅是不是都是畜生啊?” 赵通判愣了一下,说:“是啊,你什么意思啊?”
张好嘴呵呵一笑,说:“大人,既然是畜生之间的事,是不是就跟人没关系啊?如果非要把人再掺和进来,传出去可就贻笑大方了,说大人您是人畜不分,是不是这个理啊?”围观的人听后,哄堂大笑起来。
赵通判的脸立刻变成了个猪腰子,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张好嘴又指着大狗说:“大人,这畜生就交给您了,要杀要剐随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和李老爷就先走一步了。” 赵通判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两人离开了府衙。
一出府衙,李松冲着张好嘴作了一个揖,扭头就走了。回到家后,李夫人把答应送张好嘴画的事说了出来。
不料,李松却挺着脖子,说:“你答应人家的,你去画去!”
李夫人听后哭笑不得,她见李松死活不答应,只好想了个办法:“要不这样,你先给张掌柜写个欠条,这样既不坏了你的规矩,也好让我给人家一个答复。”
李松想了想,点头答应了,他提笔写道:今有李松,欠张掌柜老虎两只,立此为据。李夫人拿着欠条,找到张好嘴,解释了一番。张好嘴好说话,还打趣说:“有这张欠条就够了,李老爷肯定会说话算话的,要是不送,我拿着条子找他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