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说真话的人

[ 民间故事 ]

泰山封禅的日子临近了。

这些天里,宋真宗赵恒总觉得某个环节上出了点儿小小的问题,可又想不起来问题出在哪里?

这天,他坐在御书房,正欣赏韩干的《圉人呈马图》,忽然拍了一下前额,说:“怎么把这个人给忘在了脑后?”

赵恒说的这个人,名叫马知节。在赵恒眼中,马知节是个只会说真话不会说假话的人。而封禅这样的祭祀大典,这样的角色不好找,尤其是也缺不了。

细细地说起来,马知节和老赵家有着扯不清的渊源。“知节”这个名字,还是宋太宗赐予的。整个宋太宗一朝,能得到这个文韬武略皇帝赐名的人寥若晨星,这是马知节的荣耀。

想到马知节,赵恒就想起一件事来。

马知节在枢密院的时候,平日上朝,他都拿着一个比其他大臣都大许多的朝笏。第一次见他拿着那么大的朝笏走进大殿——几乎把整个脸都遮住了,奏事的时候,只见那个朝笏一晃一晃的,却看不见人说话,赵恒觉得很滑稽,直想大笑,是费了很大劲儿才把笑意忍住的。

下朝的时候,赵恒把马知节喊住,问:“马爱卿为何拿这么大的笏?”

马知节气呼呼地说:“好拿它击人头颅!”

赵恒很吃惊:“爱卿欲打哪个?”

“打王钦若,他老是欺瞒陛下,我早想打杀那厮了!”

马知节时任枢密副使,枢密使是王钦若和陈尧叟。王钦若心机缜密,连王旦都没少吃他的亏。马知节是王钦若的天敌,前者是个直筒子,后者的曲曲弯弯在他那里一点儿用都没有。不仅如此,马知节的眼睛紧紧盯住了王钦若,王钦若很害怕这双眼睛,梦中常常惊醒,醒来满身的虚汗。

王钦若每次进宫见赵恒议事,怀里都要揣上三五份事先写好的奏章,这些奏章上的见解各异,根据赵恒的不同态度,他会拿出相应的奏章来。说来也怪,赵恒的思路总跳不出王钦若事先准备好的答案。王钦若可谓知赵恒深矣!

也正因为如此,王钦若的步调永远跟赵恒保持一致,他所受到的恩宠也一步步加深。马知节在一旁看在眼里,牙齿咬得也一次比一次响。

有一次,在朝堂上。赵恒刚对一件事发表了见解,底下的王钦若第一个从怀里掏出了奏章,说:“臣的看法与陛下一致!”站在一旁的马知节一下子拽住了王钦若的袍带,喊道:“你敢把你怀里的奏章都掏出来吗?”

当场把王钦若闹得很尴尬。

赵恒决定在东封的时候起用马知节。他心里想,用马知节这样的人,上天一定会很高兴!上天一定喜欢说实话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朝廷颁下圣旨。封王钦若为礼仪使、马知节为大内都巡检使,跟随赵恒前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

庞大的封禅队伍从东京汴梁开拔,朝着泰山浩浩荡荡地进发了。路上走了十七天,到达泰山脚下。出发前,为表示对封禅的虔诚,赵恒昭告天下,一个月内禁止杀生,任何人不得吃肉,哪怕蝗虫肉都不能吃。赵恒亲自带头,天天煮蔬菜吃,最多再加上一两个皇家做的素煎饼馃子,不仅如此,赵恒甚至把音乐都给戒掉了。

在泰山脚下休整的时候,看着面前的文武百官,想着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人,在汴梁的日子,在这个以美食,鳞次栉比的酒楼,灿若繁星的勾栏瓦舍,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会出入于这些场所,饮美酒,品甘味,赏仙乐,几时受过这样的劳苦?再看看他们的脸上,灰灰的、绿绿的,分明是这些日子的旅途奔波和戒荤吃素所致啊!

赵恒心下有几分的不忍。

补充纠错
上一篇: 毒鱼案
下一篇: 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