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年间,东明镇有个厨师叫赵泉。这年冬天的一天,赵泉去外地办事回来,中午路过一家饭馆,饥渴难耐,就进去打尖。他要了一盘酱牛肉和几个烧饼,正坐在那里狼吞虎咽呢,一个老丈从外面走了进来。
老丈有五十多岁,头上戴着一顶棉帽子,身上穿着半新的大棉袄,两眼炯炯有神。他盯着赵泉看了一会儿,径直走过来坐到了他对面。老丈要了一碟小菜和一碗面条,一边吃面条一边不停地用眼睛打量赵泉。
不一会儿,老丈吃完面条,用手抹了抹嘴巴,开口对赵泉说道:“这位小哥儿,容我冒昧问一句,你是不是叫赵泉,你爹是不是叫赵剑春?”
赵泉听罢一下愣住了,怪不得这个老丈一直看自己呢,原来他认识我,于是赶紧点了点头,说道:“老伯认识家父?可我怎么对您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呢。”
老丈笑了笑,伸出手指了指赵泉右手背上那个红色月牙儿状的胎记,高兴地回答道:“我有个多年未见的老友,他儿子右手背上的胎记和你的一模一样。于是我就想,会不会这么巧呢?没想到这一问,还真的是呢!”
赵泉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个老丈是自己父亲的老友啊。他赶紧站起身,给老丈施了一个礼,说道:“老伯在上,请受侄儿一拜!”
老丈摆了摆手,让他免礼。两人又喝了几碗水,闲聊了几句,看看日头已经西斜,就离开饭馆一起赶路。
路上,老丈问赵泉,他爹是否向他提起过一个叫徐坤生的人。赵泉摇了摇头,老丈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聊着家常。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两人来到了二龙山下。赵泉对老丈说:“老伯,咱俩快点走吧,可别惊扰了山上的土匪!”
赵泉所说的那伙土匪,已在二龙山上盘踞多年。前几年官府曾派军队对他们进行围剿,但因二龙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加上当时各地农民起义军闹得欢实,官府又把军队调去镇压起义军,才使他们逃过了灭顶之灾。
听赵泉说完,老丈冷笑一声,突然把手指伸进嘴里打了一个呼哨。赵泉惊得脸色大变,骇异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这时,只见十几个土匪从山坡上的密林中冲下来,把他们俩团团围住。一个头目模样的人走过来,冲老丈一抱拳,说道:“大当家的,弟兄们恭迎你回山寨!”
赵泉听罢吓得差点儿一屁股坐到地上,眼前这个老丈,竟然是二龙山土匪窝的大当家!但他转念一想,这伙土匪虽然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但从不祸害普通老百姓,专门跟为富不仁的豪绅、奸商,还有鱼肉百姓、为非作歹的官府作对,再一个,这个大当家的是他父亲的老友,总不会为难他吧?
但赵泉想错了。只见老丈把脸一板,把手一挥,冲手下人吩咐道:“把这个人给我绑了!”几个小喽啰答应一声冲上来,没等赵泉有任何反应,三下五除二将他五花大绑,然后又在他的嘴里塞进一团破布条,在他的头上罩上一个黑头套,你推我搡地把他押上了山。
到了聚义厅,大当家的让小喽啰把赵泉头上的黑头套拿掉,然后伸手在桌子上使劲一拍,恶狠狠地对他说:“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找你们找了许多年,没想到你小子今天主动送上门来了。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说完,他又给小喽啰下命令,“来人啊,今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给这小子吃,吃饱后送他上路!”
两个小喽啰喊了一声“是”,走过来架起赵泉就要往外走。赵泉嘴里被塞得严严实实说不出话来,使出浑身力气把身旁的两个小喽啰撞开,冲大当家的拼命跺脚。大当家的愣了一下,吩咐小喽啰把塞在他嘴里的破布条拿开。
赵泉大口喘着粗气,缓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大家都说你们是义匪,从不祸害老百姓,现在看来,你们是浪得虚名!”大当家的嘿嘿冷笑几声,回答道:“我们是不祸害老百姓,但是你除外!”
“我和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这样对我?”赵泉不解地问。
“那好,为了让你死后当个明白鬼,我就把为什么要杀你的原因告诉你!”
原来,大当家的叫徐坤生,早些年和赵泉的父亲赵剑春共同拜县城的老张头学习纸扎手艺,两个人是师兄弟。老张头对他俩一视同仁,把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
过了几年老张头去世,两人就自立门户,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北,各开了一家纸扎店。徐坤生心灵手巧,加上肯下功夫钻研,扎出的纸品件件是精品。而赵剑春就不同了,学艺的时候偷奸耍滑不用心,独自开店后又染上了好吃懒做的毛病,扎出的纸品粗糙不堪不说,还动不动就散架。结果可想而知,徐坤生的纸扎店生意络绎不绝,越干越红火,而赵剑春的纸扎店却门可罗雀,眼看着就要关门。
赵剑春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就打算陷害徐坤生。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他悄悄溜到徐坤生的纸扎店,偷偷放了一把火。满屋子的纸扎品瞬间被引燃,大火越烧越旺,很快就蔓延到了二楼卧室。等徐坤生一家被浓烟呛醒发现起火打算逃生时,已经晚了。结果,徐坤生三岁的儿子当场被大火烧死,他和妻子从楼上跳下来,命虽然保住了,但都跌断了腿。
后来,徐坤生找到了赵剑春纵火的证据,就到县衙告状。知县派捕头带衙役去抓人,谁知赵剑春早已带着老婆和两岁的儿子逃之夭夭。再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坤生来二龙山入伙当了土匪,并当上了大当家。当年的杀子之仇他一直牢记心中,发誓将来有一天无论是抓到赵剑春还是抓到他的儿子赵泉,一定让他们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