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榆钱儿的传说

[ 民间故事 ]

相传很早的时候,榆树上只长树叶,并不长榆钱儿,至于榆树上什么时候开始长榆钱儿,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来历呢。

有一个刚上任的县令叫吴鸣,为人刁钻毒辣,有一年春天他坐着轿子外出巡查,半路上起了大风,一时尘沙飞扬,把抬轿子的刮得站不稳。

当轿子路过一个叫榆树村的小村庄时,吴县令就吩咐手下到前面路旁的一棵大榆树下休息,等风小了再走。

说来也巧,当吴县令的轿子一停下,他抬脚刚迈出轿子的时候,这时一阵劲风吹过,就听头顶上“咔嚓”一声,大榆树上的一截枯枝被吹落下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轿子上,吴县令的脸也被树枝划伤了。

吴县令这一惊非同小可,立马让手下把村里的里正叫来,然后是一番威吓,让里正包赔一切损失。

这位叫于乾的里正一看县令在自己的地盘上出了事,着实吓得不轻。他立即找了村里最有名的大夫给县令包扎伤口,而且还把自己家里的鸡鸭羊鹅派人送到了县衙门,当然这大把的银子就更不用说了。

按说这事过去就算了,谁承想这吴县令是小肚鸡肠,以后凡是遇到抽丁征税的事,他就对榆树村额外“开恩”,把榆树村的于里正和村民们折腾得叫苦连天。

这平和年景村民还能支撑过去,谁知时间不长又赶上了灾荒之年,吴县令不但不体恤老百姓的苦处,反而变本加厉地折腾村里的百姓。

后来榆树村里的许多村民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外出逃荒避难,只剩下于里正和一些老弱病残的人死守在家里。

灾情愈加严重,而吴县令为了报一己之仇,对榆树村的苛捐重税一点也不减免。于里正一看天灾人祸,再也无立锥之地了,最后下定决心带领庄里的老弱病残背井离乡,这样或许会有活下去的希望,再说总比在这里等死强啊。

这天天还不明,于里正就带领村里人出发了,当他们来到村口那棵大榆树下时,忽见大树下一片金光闪闪,他以为看花了眼,揉了揉眼,确实是满树的金光,每一片都有铜钱大小,像小太阳似的。

于里正伸手摘了一片拿到手里一看,竟是一枚真的铜钱。

于里正看到有这么多铜钱,心想村里这下又有希望了。他禁不住流下泪来,对村里人说这是大榆树不愿村里人离开啊。

于里正带领村里人一起跪下给大榆树磕了三个头,然后领他们又回到了村里。

有了钱,村里人又能勉强吃上饭了。过了几天,于里正趁天未明又到大榆树下,只见大榆树上又结满了铜钱。他让人把这些铜钱摘下来,一部分用来购买粮米,一部分用来对付吴县令的抽丁征税。

这时外出逃荒的人听到消息,也陆续赶回了村里。没想到这树上结铜钱的消息也传到了县令吴鸣的耳朵里。

一天于里正和几个青年在大榆树上正在摘铜钱的时候,被吴县令和他手下的衙役们包围了,这帮衙役把于里正他们赶走后,自己到树上摘了起来,结果整整摘了一马车。

回去的路上,吴县令简直高兴坏了,他边走边想怎样把这一马车铜钱中饱私囊呢。谁知回到衙门,他来到马车旁一看,傻眼了,一车金黄色的铜钱变得又白又黄、薄如纸了。气得吴县令把手下好一顿责骂,手下人把车里的钱扬得漫天飞扬。

第二年春天,村口那棵大榆树上虽然不长铜钱了,但这里所有的榆树上都结满了这种状如铜钱薄如纸的“榆钱儿”,有人爬上树去,试着摘了些放到嘴里一尝,香甜香甜的,味道还真不赖呢。

后来树上的“榆钱儿”虽然不能当钱花,但是却能当饭吃,帮榆树村的人度过了好多饥荒年月呢。

也许是因为它长得像铜钱,也许因为这位里正的名字叫于乾,从此以后,人们便管这榆树上结的“钱儿”叫做“榆钱儿”。

补充纠错
上一篇: 牛肉豆豉续良缘
下一篇: 惊魂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