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年间,登州府有一个商人,名叫金诚多,原本只是个豆腐坊的小作坊主,可他凭着一双慧眼、一副好脑子,从小做大,经过几年苦心经营,一跃成为登州府第一商!
话说早秋的一天,金诚多外出收账,经过一片地头,只见地里的高粱、玉米长得高大粗壮。金诚多不禁思忖道:今年的高粱、玉米为何长得这般高大?他下了马,随手折断一根高粱秆,只见断裂处爬满了白色的小蠕虫!他皱皱眉头,又到其他地里找来一些高粱秆折断,里面也尽是小蠕虫。他暗暗惊道:原来是遭了虫灾!于是,他吩咐儿子金不二,回去后要多多买进玉米、高粱。果然,一场秋雨袭来,田里高大粗壮的高粱、玉米秆几乎全倒伏枯萎了,还没到秋收,粮价已经上涨。
这时,金诚多刚好有事要出一趟远门。临走前,他将儿子叫到跟前,再三告诫道:“今年这里粮食歉收已成定局,到时候粮价会一涨再涨,但粮食是养人活命的,无论如何不能虚抬粮价,有一点点的赚头就好了。千万不要财迷心窍,免得误了大事。千万!千万!”金不二连声应道:“爹,您只管放心,孩儿一定按您的意思办!”
谁知金诚多一个多月后返回来,刚一踏进登州地界,不由大吃一惊:离开登州才这么短的时间,城里竟然到处都是饥民!
原来,这段日子,登州不但受了虫灾,还遭遇了百年来最严重的蝗祸。当他得知登州的粮价此时已贵如黄金时,心中大急,命令伙计马不停蹄,直向家中奔去。
刚进家门,金诚多一见到儿子,就喝问道:“为什么不卖粮?”金不二眉飞色舞地说:“爹真是料事如神,今年的粮食不但减了产,还遭了蝗祸,整个登州府只有咱们家粮食多,现在可是一粒粮食一粒金哪!孩儿和几家粮商商量过,再拖几日放粮,狠狠地赚上一笔!”
金诚多摇了摇头,严肃地问道:“衙门里的人可曾找过你?”金不二道:“登州府的尹知府已经找过我两次了,说要以咱们进粮价两倍的价格买进这批粮食,但孩儿想,商人以牟利为本,他开价实在是太低了,也就没有同意。”
金诚多一听大惊失色,霍地站了起来,指着儿子骂道:“你这孽子,险些坏了大事!”说罢,当即吩咐备马,要去见尹知府。还没出门,就见一个仆人慌慌张张跑了进来,叫道:“老爷,尹知府又来了,这次还带了好多的兵!”金诚多一听,反而冷静了下来,急忙出门迎接。
远远见到尹知府下了轿,金诚多连忙跪倒:“草民叩见大人!”尹知府不冷不热地说:“哦?金老员外回来了,快快请起。”金诚多站起来,作揖道:“草民刚刚回来,正想去拜见大人,想把小店所贮的粮食悉数捐出,供大人赈济灾民!”“哦?”尹知府沉吟了片刻,“只是本官一时半会儿恐怕拿不出那么多银两。”“大人!”金诚多大声道,“草民自愿捐出,分文不收!”
“好!”尹知府哈哈大笑,“还是金老员外有远见,本官无以回报,就把刚刚写好的这幅帖子送给金老员外吧。”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交到金诚多手中,传令道:“立即张贴公告,金老员外愿意捐粮赈灾!”
这天夜里,金诚多来到金不二的房间,叹道:“要是我晚回来几天,你我的脑袋现在恐怕就要搬家了!”“此话怎讲?”金不二惊得一骨碌坐了起来。金诚多道:“我一回登州,见粮价珍贵如金,就知道你没有卖粮。想那饥民都是贫苦之人,你就是低价卖粮,他们恐怕也买不起,何况你还和一些奸商串通,一再哄抬价格。我一路上就听不少饥民在密谋,说横竖是个死,不如夜里扮成强盗,杀了粮商,然后抢粮。你想我如何不急?”金不二出了一身冷汗,颤声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己开仓放粮,却白白送给尹知府,让他赚得好名声?”金诚多道:“乱世必用重典,你囤积居奇,那尹知府找你两次,也算给足了面子,你却不识好歹,自以为奇货可居,要不是我当机立断,呵呵,你看看,尹知府送给我的帖子!”
金不二接过一看,只见宣纸上是一个斗大的“杀”字,他吓得汗如雨下,叫道:“难道这尹知府也要……”“哈哈哈……”金诚多笑道,“事不过三,那天尹知府上门前已下决心,如果我等仍不识好歹,他就要动手杀人!区区一点儿粮食,换得我们全家性命,你说这买卖值不值?你要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尽管以牟利为目的,但也不能坏了良心!”
果然,后来登州没有放粮的粮商或被灾民哄抢,或被官府诛杀。只有金诚多平安无事。荒年过后,他的生意依然兴隆,因为登州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