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 哲理故事 ]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分寸,一旦过度,必是灾祸。

距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告诫世人:“不迁怒,不贰过。”

聪明的人,在遭遇不顺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抱怨或是发怒,而是冷静下来,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想对策解决。当我们做好了坦然接受的准备,所有的不幸也都不再可怕。

在明朝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奉命去缉拿宁王,可没想到他顺利擒获宁王之后,竟招来奸臣的嫉恨。

宦官张忠、羽林军许泰率领的军队进驻南昌一带后,为了争夺功劳,故意挑衅王阳明,对其百般辱骂,然而王阳明没有任何动作。

王阳明说:“愤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

平时在小事上加以注意,磨炼自己的内心,换位思考,保持中立,不偏激不愤怒。久而久之,人自然就有一份安静祥和的气质了。

平时愤怒上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纾解,千万不要憋着。跑跑步,听听音乐都是很好的办法。如果暂时无法控制,那就先让自己离开现场,再作打算。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你我皆凡人,整日奔波,为的是一份体面的收入。但是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只能被欲望迷惑,被利益挟裹。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人心有限,欲望无穷,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只能成为欲望的囚徒,永远无法解脱。

《道德经》里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放下贪欲,不要什么都要抓在手里,懂得知足,懂得放下,人生可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一切都不存在。许多人天天加班,三餐不规律,熬夜应酬,身体严重透支。等到年纪大了,身体就开始扛不住了,天天得往医院跑。

苏轼在担任杭州太守的时候,工作繁重。他常常在高山的亭子中办公,办公之后,一定要小酌一杯,看看满山风光,找个荫凉地睡上一觉。

再多的工作也不能打扰他的休息,再多的公文,也不能影响他的兴致。

天大地大,健康最大。忙中有闲,劳逸结合才是健康之道。

《吕氏春秋》里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

人生也是如此,忙中需要有闲,但是也不能太闲。闲,是福气;太闲,是灾难。

康熙家训中有一段话:“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

人性本身好逸恶劳,而实际上,只有在劳动之余,一个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安逸;如果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那么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而是无聊。一直无所事事,意味着他们将来也没法吃苦耐劳,做不出什么大事。

“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矣。”天道运动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人生有尺,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只有把握好人生的尺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平衡工作和休息,人生才能进退自如,过得幸福而从容。

补充纠错
上一篇: 看清与看轻
下一篇: 嘴欠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