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雍正的管理之道

[ 历史故事 ]

着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说:“他(雍正)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

在皇位继承人选上踌躇不定的康熙,有着令其他封建帝王的烦恼——他有一众出类拔萃的皇子:皇长子胤禔善于用兵,在平定噶尔丹战争中有着卓越的贡献;三皇子胤祉长于学问,带领一群饱学之士完成了《古今图书集成》等鸿篇巨制的编撰;八皇子胤稷具有不凡的魅力与风度,尤其懂得笼络人心,人称“八贤王”;十三皇子胤祥潇洒倜傥、疾恶如仇,享有“侠王”美誉;十四皇子胤禵更曾是康熙钦定的大将军的原因,就更具借鉴意义。

管理学观点普遍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领导力的本质是跟随;权力的本质则体现在影响力上。难得的是,综合以上,都被雍正做到了。

做事之前先做人

胤禛性格深沉内敛,他深知父亲康熙对儿子们的品行要求甚高,因此他严于律己、礼贤下士,同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就连其府邸的侍从也是规行矩步。正如《官箴》中所说:“公生明,廉生威。”众人暗暗称呼他为“冷面王”,这也是其原则性强的生动体现。

对于事业,尤其是康熙记挂于心的国家大事,胤禛都会适时挺身而出,为君父分忧。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因此在朝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使得十三阿哥胤祥、十七阿哥胤礼等成为他最有力的追随者。张廷玉、隆科多等朝廷重臣日益向他靠拢,成为他日后即位最坚定的支持者。他的这些品质为其登基后成为勤政之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中胤禛不求奢华,常有吃斋念佛之举,自诩为“天下第一闲人”。他还亲自耕种,以示对皇位毫无兴趣,使得太子胤礽等劲敌对他没有太大防备,忽略了这个最可怕的对手。

无论是出于本意,还是为了故作姿态麻痹对手,胤禛至少做到了修身与齐家,时刻准备着治国平天下。用着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理论来分析,胤禛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这有效地帮助他在争夺皇位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因而一位让历史无法忘却的雍正皇帝应运而生。

勇于改革树新风

管理学着作《从0到1》中说:“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也就是说,质变的意义大大超过量变。雍正勇于探索与尝试,首创军机处就是最好的例证。

军机处被称为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而雍正设立军机处则是为了减少管理层级,避免政令不行导致沟通不畅,从而影响前线战事。实践证明,军机处有效协助军事前线取得了战争胜利。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了层次重叠,使沟通效率实现了最大化。

历史资料表明,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与积弊日渐凸显。雍正积极应对历史遗留问题,提倡与推行改革,包括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旗人自耕自种等,均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更对后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比多数封建帝王而言,雍正生活较为简朴,不刻意追求享乐,在执政期间大力惩治贪腐,使各级官员不敢中饱私囊,因此,在雍正年间出现了相对清廉的官场局面,对所谓的“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海纳百川促繁荣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并非背道而驰,两种文明可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种种迹象表明,雍正深谙此理,他能够从西方文明中取其精华,大胆探索,以求中西方文化交汇,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促进国家繁荣。

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雍正头戴西洋假发请来自意大利的画家郎世宁为他画像。另据史料记载,来自大洋彼岸的各种“舶来品”也时常出现在雍正身边,比如他经常使用的西洋眼镜至少有35副。他还是中国最早尝试穿着洋装的“潮”皇帝。可见这位皇帝对西方文明还是比较接受的,并未闭目塞听。

团队建设不含糊

虽是最后的赢家,但雍正继承皇位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俗话说“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正是有了几位重要人物的鼎力相助,才保证了雍正顺利登基执政。因此无论何时,雍正都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建设团队,并努力使团队力量最大化,形成合力完成任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将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雍正正是以类似的方法,满足不同人员的差异化需求,调动麾下人才发挥出自身的才干。这一点从雍正王朝的三位股肱之臣——田文镜、年羹尧和李卫的发展历程,就可见一斑。

田文镜是着名的孤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推行雍正的新政国策不遗余力,深受雍正赏识。然而田文镜并非科甲出身,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因此常常遭到两榜进士们的嘲笑与排挤。雍正看中了田文镜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认准田文镜具有过人的意志力以及坚定不移的执行力,于是用其所长,委以重任。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雍正的信任使田文镜如饮甘露。雍正满足了田文镜的尊重需求,使田文镜的自尊心不再“无处安放”,所以他为雍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年羹尧是雍正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经由雍正的推荐与提拔,一步步成长为“战神”,在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雍正的器重,是年羹尧得以建功立业的前提,因为雍王满足了他自我实现的需求,他才会甘愿冲锋陷阵。至于年羹尧后期恃宠而骄、居功自傲,又使他成为雍正眼中的“问题员工”,于是才有了“一夜之间连降十八级”的戏剧性转变。雍正采用了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来对待年羹尧。可怜的年大将军,吃胡萝卜吃得忘乎所以,又被大棒打得遍体鳞伤,直至饮恨而终。

相比年羹尧和田文镜,李卫的成长道路更具传奇有句调侃他的歇后语:李卫当官——小人得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语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小人物,却被雍正打造成了封疆大吏。雍正不仅满足了李卫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让他吃饱穿暖、娶上媳妇,而且不断提升李卫的见识与胸襟,使其脱胎换骨。如此一来,李卫不仅能够服众,还协助雍正强有力地推行了新政。

由此可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培养人才是关键。而培养人才的前提,是具有发现“潜力股”的慧眼,以及将“潜力股”打造成“绩优股”的本领。

《六韬》有言:“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简言之,雍正的人才培养方略就是:“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但不可胡来!”恩威并施,不断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雍正管理和领导艺术的集中体现。

补充纠错
上一篇: 王者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