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刘伯温是怎么被神化的

[ 历史故事 ]

刘伯温不吝溢美之词,说他“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这时,中晚明的商品经济恰好非常发达,有一帮人留意到刘伯温这个IP很有商业价值,于是接手继续神化他。这帮人就是书商。那时,印刷业、刻书业迎来春天,顺带养活了一批职业写作者,畅销书《金瓶梅》就是在那时火起来的。

但蹭刘伯温这个IP有两个问题:第一,刘伯温的着作不多,再怎么重版翻印,市场总有限;第二,刘伯温早已不在了,不可能出新书,无法进一步刺激市场。问题也许可以难倒书商,但难不倒致富的欲望。

他们请人做枪手替刘伯温写了很多书,涉及的都是刘伯温擅长的领域,也都是畅销书排行榜上常见的题材,什么天文术数、阴阳卜筮、星相堪舆等。从中晚明到清末,江南乃至京畿的书肆长期摆着“刘伯温着”的畅销书:《白猿经风雨占候说》若干卷、《玉涧金书》一卷、《奇门遁甲》不分卷……这些书都相当好卖。

在一整套商业变现体系的操作下,书商闷声发大财,把成名的机会留给了刘伯温。刘伯温更火也更神了,搞得清朝人修《明史》都把这些伪作收到刘伯温名下,替书商交了智商税。

不仅如此,万历年间,书商还发现,刘伯温“写”的书能火,那以他为男主的书肯定也能火,于是主打明朝的演义《云合奇踪》(又名《皇明英烈传》)出街了,果然大卖,一版再版。书里的刘伯温呼风唤雨、逆知未来、神机妙算,无论情节附体。

被神化的刘伯温成了一门大生意,商人看到了钱,另外一些人则看到了刘伯温这个符号背后更大的价值。他们是天地会的人,总想搞大新闻。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臣,又是大IP,天地会自然想把他好好利用起来。咸丰、同治年间,在天地会的神坛上,刘伯温和诸葛亮并列一席,其上有“伯温塔”,鼓吹他遗下锦囊妙计,帮助反清志士推翻清朝统治。

到了清末,刘伯温的预知能力被持续加码。革命党人说他写了《烧饼歌》,在书中预言未来国家的命运,从明初迄今数百年间发生的重要事都说中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书商先感谢革命党人又“发掘”了一本刘伯温的畅销书,横竖再赚一笔,革命党人则说:不客气,人手一册最好,这可是免费的革命宣传啊。

原来,《烧饼歌》铺垫了那么多被刘伯温预测然后“应验”的历史,如燕王靖难之变、建文逊国、李自成亡明等,都是为了加深最后预测清朝必亡的可信度。不过,在客观上也助推了刘伯温的神化。

补充纠错
上一篇: 不堪被俘
下一篇: 司马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