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煎饼夫妻

[ 哲理故事 ]

回农村老家,必经一小镇,每逢集日,镇上便会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在街边支起一副煎饼摊子。摊煎饼的家什简单,无非是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中间略为鼓起的熬子座在炉子上,过程呢也不复杂,先用一个油抹子在熬子上来回抹几下,再掏一芍糊糊倒在煎饼熬子上,然后用一个半圆型的木制铲把糊糊均匀地、薄薄地摊平在熬子上,糊糊凝固后翻过来就成了。要说镇上摊煎饼的可不止老夫妻这一份,一条街上起码有三、四个同样的摊子,可唯独老夫妻的摊子前总是挤满了买煎饼的人。回家的次数多了,经过小镇,有时好奇,也在老人的摊子前停一停,或给家里买几张煎饼回去,或干脆就在那儿吃。一边吃,一边看两个老人摊煎饼。老头操作熬子上面的活,老婆婆专管拉风箱。一张煎饼拉几下风箱也是有数的,不多一下,也不少一下。老人卖煎饼从不吆喝,没有买主时,老两口就坐那儿休息,不像某些摊贩见到过往行人就吆喝着迫不及待地兜揽生意。熟了,遇老人不忙的时候也聊上几句,一次,我问老人,你为什么不吆喝两嗓子好招揽客人多卖些呢,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自豪,笑笑说,还用吆喝吗,来这里的大多是回头客,你们也是从城里来的吧,还有人专门从城里开车几十里地来吃煎饼呢。我的煎饼啊,用的都是上好的黄豆和小米,不像有的人用豆腐渣,那样做出的煎饼就糟,没有嚼头。配料,火候也都是极有讲究的。的确,老人的煎饼筋道,张大,香味浓郁。老人说,摊煎饼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也不能大把大把地赚钱,可就是凭着这个煎饼摊子供起了一儿一女大学毕业,现在儿女们早已都成家立业,孩子们不让我们老两口再这样辛苦,争着要接我们到城里去住,可我就是放不下这个活。现在靠这个煎饼摊子,我们老两口生活的富足着呢,根本用不着孩子们的钱。我心里又是一震,原来在心里对老人存有隐隐的同情与怜悯,以为老人是因生活所迫,不料却是对这个既不能赚大钱,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煎饼摊“放不下”,并且做的那么认真,以摊煎饼为荣,为乐。回城里后,在街头再见煎饼摊,自然就会想起小镇上摊煎饼的两位老人,老人的自信、自豪和知足,常常引起我的回味。记得西方有句话大意是,一个优秀的鞋匠强似一个庸俗的总统。是的,我们多数人都做着一份平凡的、微不足道的职业,如果我们每个人一旦选择了某种职业,都认真地去做,努力把它做到让人无可挑剔的程度,那么,无论职业多么的卑微,我们的内心是不是仍然很自豪,很神圣呢。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