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千层底儿与水龙头(上)

[ 哲理故事 ]

(小麦的故事)

千层底儿与水龙头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缘何会联系在一起?欲知其中的道理,且听慢慢讲来。

小麦从学龄前到小学毕业,大都是穿布鞋,偶尔也穿胶鞋。而布鞋都是妈妈亲手做的。

由于经常看着妈妈做鞋,所以,小麦对做鞋的整个过程都很熟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制作鞋底儿。

布鞋底儿之所以叫做“千层底儿”,是因为一个鞋底要用十几层甚至几十层布,所谓千层只是形容而已。

做鞋底儿的主料是布和麻线,辅料是浆糊。

先要用布做成“夹纸”(小麦老家的土语)。

布要用结实的布头,是新的,或六成新以上的,太旧了就不结实了。将布头铺展在一块硬板上,铺一层布,薄薄地刷一层浆糊;再铺一层布,再刷一层浆糊;……粘好了几层布(不能太厚,否则不易干燥)之后便放置在阴凉处晾干(不是晒干),这种用几层布粘合在一起的厚布,就是“夹纸”。而如此晾干的夹纸很平展。

等夹纸干透了,便可以按照准备好的鞋底样板裁鞋底儿了,然后便是纳鞋底儿。

女人的鞋底儿较薄,用三、四层夹纸即可;而男人的鞋底儿厚得多,至少要用六层以上夹纸。

纳鞋底儿的工具是一根大针、一支锥子和一枚顶针。这个锥子是将一支更大的针,夹在铁皮中制成的,锥子有杆部、有柄头,握着柄头容易使上劲儿。

纳鞋底儿时,左手握着已裁好的多层夹纸,右手握着锥子,使劲儿在夹纸上扎个眼儿,再将纫着麻线的大针穿过这个眼儿,然后将夹纸转一下,使劲儿地抽紧麻线;再扎、再穿麻线、再抽紧。……如此反复下去,就纳成了一支鞋底儿。

纳鞋底儿的针脚很重要,针脚越密,鞋底儿纳得越密实;麻线也很重要,搓麻线时,是粘着唾液在腿上生搓出来的,混合着唾液和腿上汗液的麻线更有劲儿;抽紧麻线的力度也重要,必须使劲儿抽到抽不动了为止。

有时,穿针前要在头发上抹两下,是为了用头油润滑针尖儿,便于穿过针眼儿;当穿针发涩时,就用戴在手指上的顶针推一下,助助力。

有句话叫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蚁洞能导致大堤溃塌,而纳出来的千层底儿,道理亦同。千层底儿就是因为夹纸、麻线、针脚、抽麻等几个环节都做得到位、实在,才使一支鞋底儿成为浑然一体的结实、耐磨之物。

后来,有了机制布鞋、皮鞋等,小麦就再也不穿自制的布鞋了。

一晃过了几十年,小麦搬进了新家。在厨房的洗菜盆上安装了一支颇有档次的高脖儿水龙头,几百元一支。据销售商说:“这种水龙头是高级陶瓷芯的,几十年都不会漏水。”

以前,小麦使用的全是普通水龙头,用胶垫儿密封。使用后,有时短短几个月就漏水;使用时间长的也没有超过三年,便关不严了。换一次水龙头很麻烦:要关总阀、要拆卸旧的、换上新的,很令小麦头疼。

“这次好了,几十年不用再考虑换水龙头,一劳永逸了,虽然花了几百元,挺值!”小麦心中暗想。

不过,小麦搬进了新家后住得却并不多。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全家一直在跟着孩子打游击:孩子在哪上学,全家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而自己的房子却闲了好多年,自然那个高档的水龙头也常常休息着。

孩子上高二那年,房东在房租已经涨了好几次后,又提出来再次涨价,而且幅度很大。交涉了几次未果之后,小麦全家一致表示不再租房了,回自己家住!

搬回自己家后,小麦才发现这里的水管经常停水。

由于是高层住宅,需用高压泵加压,所以,每次停水几乎都不是水源上的原因,而却是水泵出了故障。

(未完待续)

补充纠错
上一篇: 穷人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