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夜泊旅望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补充纠错
上一篇诗文: 逢张十八员外籍
下一篇诗文: 早行林下
译文及注释 补充纠错
译文
漂泊在外的旅客总是多愁少睡,半夜时分起床遥望家乡。
明净的沙岸与水边的月色相映,白色的布帆映着满船的秋霜。
临近大海江面更加开阔,秋季白日渐短而黑夜更长。
我宿在这烟雾苍茫的江面已有三十个晚上了,还未到达浙江钱塘。

注释
旅望:旅途中所见。
中宵:中夜,半夜。
沙明:沙洲明亮。
浦:水滨,水边。
近:临近。弥,更加。
烟波:烟雾苍茫的江面。
宿:夜,此指天数。
钱唐:指杭州。

参考资料:

1、白居易.白居易诗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第145页

2、陈元生,高金波.历代长江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第663页

展开↧
创作背景 补充纠错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自京城前往杭州赴刺史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月余。诗人遥望开阔的江面,作下此诗引出了乡愁以及心中的忧患。

参考资料:
1、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第234页
展开↧
赏析 补充纠错
  这首诗写江行夜泊时触景而生的乡愁。首联切题,点明夜望。颔联承“望”字,写远观近看所见:月光照耀,沙岸水滨,通明一气;月明如霜,映白风帆,洒满船舱。描绘真切,情景宛然。颈联“近海江弥阔”一句,写江面开阔之景,如在目前。辞意俱工,堪与盛唐王湾名句“潮平两岸阔”并举。结联写行程遥遥,离乡日远,则思乡之情自在言外。这首诗用笔简练,读来颇有韵味。

  首联开始便展现了诗人心中忧愁。睡不着觉的多半是忧愁的客人,半夜起来望着家乡的方向。“少睡”是因为“多愁”。原本是去杭州赴任,半夜不睡觉忧愁什么呢。诗人不说,但“望乡”还是让人知道,不管这“愁”是由什么组成的,还有其他什么样的不痛快,最起码此时的忧愁里面有乡愁的成分。

  颔联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上都是秋霜。“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

  颈联写因为离海近的缘故江面显得宽阔,因为到了秋天,夜晚变得更长。“江弥阔”对应“夜更长”,也交代出一种清冷、空旷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更好地衬托出诗人的那种愁绪难掩。究竟是何种愁绪,读者不得而知。

  尾联写在这烟波笼罩中已经过了三十个夜晚,还没有到达杭州。“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犹未到”则说明路途之遥远。这两句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的遥远,实质上此时我们也可以揣测,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诗人心中没谱,有些难以平静。

  首二句写诗人心中的忧患。“中宵起望乡”五字领起以下四句。“沙明”四句都是诗人中宵望见之景,给人一种清冷、空旷的感觉。结尾两句是叙事,其中也隐含着对未来的忧心。

参考资料:
1、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第234页
展开↧
诗文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783 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