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晏氏起源及历史

晏姓图腾_晏氏图腾

晏姓图腾(晏氏图腾)

  晏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来源于子姓和陆终氏。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今山东齐河县西北的晏城),后代为晏姓。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三百二十四位,人口约六十一万,现今排在第二百零四位。

  【释义】本义是晴朗空中无云。引申为安宁、安康。

【得姓始祖】

  晏安:晏氏的出处,我国最古老的《世本》专籍记载说:“陆终子晏安之后。”此外,《姓氏考略》上说:“世本,陆终第五子晏安,唐尧君有晏龙,见山海经,当为晏氏所自出,望出齐国。”由此可见,晏氏是一个具有几千历史的古老家族,他们的得姓始祖是晏安,是陆终的第五个儿子。陆终则是祝融氏吴回之子,推算起来,他们是黄帝的后裔,龙图腾的族人。这个古老的客族,传到了春秋时代,家族昌盛,成为齐国四大贵族之一。主要繁衍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因此,《元和姓纂》一书记述他们的源流说:“左传,晏子名弱,齐公族也,生婴,字平仲,晏父戎,晏公厘并其族,汉有司隶校尉晏将。”望族居齐郡(今山东省临淄县)。晏氏后人尊晏安为晏姓的始祖。

  晏弱(姜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原名叫姜弱,居鲍里(今山东济南历城),后因功被封于晏邑(今山东齐河晏城),他以封邑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称晏弱。晏弱的后裔子孙大多聪慧,其家族在春秋时期与高氏、国氏、鲍氏一起成为齐国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齐国为卿。其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齐国宰相晏婴(字平仲,通称晏子)。该支晏氏以晏弱为始祖。

  各支始祖

  晏本原:明天顺二年戊寅五月十一日寅时生,寿六十一。正德十三年戊寅八月十八日辰时没,葬江西祖山。元配钟氏:明天顺四年庚辰二月十九日酉时生,寿六十。正德十四年已卯十月初六日申时没,葬江西祖山生子二:长子日英,次子日雄。是为湖南沅江晏氏始祖。

  齐国晏氏

  春秋时期,身为宋国公室后裔的晏氏一族,于齐桓公时期投奔齐国,并定居齐国,世代为齐国大夫。

  《管子·小匡》记载:“故使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弦子旗为理,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商容处宋,季劳处鲁,徐开封处卫,晏尚处燕,审友处晋。”此处的“晏尚”应为齐国晏氏的开族始祖。

  《管子·大匡》又记载:“管仲告晏子曰:‘贵人子处华,下交,好饮食,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士出入无常,不敬老而营富,行此三者,有罪无赦。耕者出入不应于父兄,用力不农,不事贤,行此三者,有罪无赦。’”房玄龄注释,此处的晏子就是就是晏平仲的先祖,只是不知其名。

  根据《齐侯鎛钟铭》晏弱为宋穆公曾孙,得氏时间应该是在宋穆公(约前785年—前720年)死后其位让与太子与夷,并使其子冯出居于郑,这里的子应该是嫡长子,应该还有其他庶子,这些庶子很可能被分封与“晏”的食邑,其后人便以邑为氏。晏氏非出自姜姓,出自宋公室子姓,西周初年封于宋国(今商丘一带)叫“晏”的食邑,后裔“以邑为氏(即今天的“姓”)“。最早晏姓名人为晏弱。最早晏氏记载为《范阳龙潭卢氏宗谱》记载周平王时期卢姓始祖齐国高傒公夫人晏氏(约前725年—前644年)。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来源于子姓,一说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

  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晏弱为子姓,出土的叔弓钟,叔弓鎛中记载了灵公在晏弱灭莱后,赐予三千家食禄的事,其中有"赫赫成汤"语。齐灵公曾经打算嫁女给晏婴,按照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则,晏弱不可能为姜姓。另外晏弱死的时候,晏婴用殷人的礼仪给父亲服丧。由《叔夷钟》和《左传》等证实,晏氏乃商汤王后代,春秋时宋穆公曾孙晏弱(桓子),因政治避难,靠姻亲关系迁入并仕齐,晏弱后代人才济济,其子晏婴为国之栋梁,晏氏从此在齐国发扬光大。

  源流二

  源于陆终氏,出自陆终之子晏安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传说中,远古颛顼帝,又称高阳氏,其之子为称,称之子为老童,老童生了重黎及吴回两个儿子,曾先后担任帝喾的火正,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祝融氏。

  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他又生了六子,依序为昆吾、岑胡、彭祖、合人、安、季连。这六个儿子,是中国民族演进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后代,曾经繁衍成了许多重要的姓氏,包括苏、顾、温、董、彭、曹、娄、晏、安……等等。

  其中,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叫“安”,据说他出生时风和日丽、万里碧空,且不哭不闹,文静之致,因此其名又叫做“晏”、或称“晏安”。这在史籍《世本》中有记载:“晏,陆终子晏安之后。”在史籍《姓氏考略》上也记载:“<世本>,陆终第五子晏安,唐尧君有晏龙,见<山海经>,当为晏氏所自出。”

  “晏”,在古代与“安”字义相通,可互假通用。

  在晏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者,称晏氏、安氏,世代相传至今。显然,晏氏是一个具有数千历史的古老姓氏,晏氏族人大多尊奉晏安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来源于晏龙。晏龙是唐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为历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

  晏龙的父亲是帝喾,而帝喾的曾祖父就是黄帝。见《山海经》。但因《山海经》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是传说而不是历史,所以我们一般不采用这种说法。

【迁徙分布】

  迁徙

  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氏族崇拜龙图腾。黄帝有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

  颛顼又有一个曾孙,叫晏安,而晏安就是晏姓的始祖。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被封在晏(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晏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晏姓。

  晏姓的望族居住在齐郡,即是今天的山东临淄一带。

  分布

  宋朝时期,晏姓大约有6万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六十位以后。晏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晏姓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分布于河北、四川、河南、福建等地。

  明朝时期,晏姓大约有3万4千人,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三十位以后。江西仍为晏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晏姓总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江苏、贵州、河南等地。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晏姓分布区。

  当代晏姓的人口大约有61万,为第二百零四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4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晏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晏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北、四川二省,大约占全国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河南、湖南、江西、江苏、重庆,这五省市的晏姓又集中了32%。湖北为晏姓第一大省,占晏姓总人口的30%。全国形成了以鄂川为重心的晏姓分布带。

  晏姓在人群中分布表明:在赣鄂渝川、皖豫大部、陕甘南部、新疆西北、云黔湘大部、广东东北、福建西部,晏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09%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64%的晏姓人群。在黑吉东部、辽鲁大部、冀晋南部、陕赣中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河南北部、江苏、安徽东部、浙江西部、福建东部、广东中部、广西东部、湖南西南、贵州东南、云南西南,晏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3%一0.09%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7.2%,居住了大约30%的晏姓人群。

【郡望堂号】

  郡望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定陶区一带,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堂号

  齐郡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廉俭堂: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晏婴,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力行节俭,很少吃肉,他的妾也不穿帛,他的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孔子对他的品行很赞赏。

  久敬堂:同廉俭堂。

  字辈

  湖北省随州市晏氏字辈:“宗元一本,世代永昌,仁文秀启,邦家之光”

  湖北红安晏氏字辈:“兴政首维高有志光钱席”

  湖北麻城、重庆垫江晏氏字辈:“开学大有道中孝正乾坤”

  湖北麻城乘马岗晏氏字辈:“清安朝胜电,佳国落风登”

  湖北黄冈晏氏字辈:“忠予日振兴克山传久远绍庆家升茂”

  湖北孝感晏氏字辈:“见佳学良,修名(明)茂实”

  湖北应城晏氏字辈:“启和崇哲……”

  湖北襄樊晏氏字辈:“学开兆红兴”

  湖北咸宁桂花镇、花纹乡、古田乡(汀泗桥镇)晏氏字辈:“胜景长明启文开焕(汉)国光”

  湖北钟祥晏氏字辈:德修化必成

  湖南隆回晏氏字辈:“东经仁朝国世永昌崇锡大启贻忠孝才华毓彦良”

  湖南沅江晏氏字辈:“定其世序光於家邦人才续起大焕文章”

  湖南益阳晏氏字辈:“祖修洪德泽源远正家传”

  四川成都晏氏字辈:“名正言顺事成礼乐兴声鸿实大世代文章盛”

  四川泸州晏姓字辈:“凤明智攀克,登仕联先国,正大启文元……”

  重庆永川晏氏字辈: 元山以明祖起树德声振家理,世育英贤代显良士,文运天开忠孝铭几

  四川泸县晏氏字辈:祖启树德、声正家邦、朝廷安定、世代荣昌、光明显达、礼仪文章、传宗久远、永继书香

  四川泸州古蔺县二郎镇 东新镇晏氏字辈:玉凤可朝、荣(瑢子)(~子)(弘子)文登世、仕应芳(宗延启)全、福禄云(荣)昌、银德金贤、才奇有光、天国顕绍、永懋成章

  四川仪陇晏氏字辈:“赵前天正大光明玉见勋任朝多吉庆永乐万年新”

  重庆荣昌晏氏字辈:“大启沂蒙志,临文万岁光,佳传名德远,四华照书香”

  安徽灵璧晏氏字辈:“学朝东金荣桂怀忠”

  安徽广德晏氏字辈:“大庆玉永芳长”

  安徽明光管店镇晏氏字辈:“学朝东金荣桂怀忠”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织金县晏氏字派:“白 启 朝 文 仕 正 国 忠 永 成 家 良 易 道 德”

  贵州省黔南州字辈:君恩文子朝 启顺发应江 嘉平天兴盛

  广传正泽昌贵州盘县晏氏字辈:“正大光明……”

  贵州兴义晏氏字辈:“聪文朝必士,琼心体日卿;景斯勋光廷,祥和庆元春;云德先学泰,润泽振奎恩;向旭章其瑞,昌明世维兴;福禄胜佑启,富贵守义信;宏志跃广宇,俊秀毓茂森;怀仁同顺达,尊礼鼎芳臻;建立隆雄伟,贤才炳浩英;晓乐常恒吉,安邦定永祯;继儒荣华显,忠孝照乾坤。”

  广东韶关晏氏字辈:“永模绍许福”

  陕西镇安晏氏字辈:“文玉明时启应(大)士(佑)廷居昌继祖承敬友儒学延积芳品自崇正道训宜遵典章名誉传昭代功烈纪太常忠直立心法作述定远长德泽大佑启万年绍书香”

  江苏阜宁晏氏字辈:“维步爱云程达”

  天津晏氏一支字辈:“春长玉金志”

  江苏灌南晏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德文明家和地利国泰时顺祖积昌隆永世光荣”

  贵州遵义绥阳县晏氏字辈:“道元国奇文,庭光宗耀祖,德厚长福禄,君恩永远春。”

  云南省宣威市晏氏字辈:“聪文朝必仕,琼心体日卿,景斯勋光廷,祥和庆元春,乾坤咸泰履,鼎晋萃丰恒。”

  江西宜春晏氏字辈:“月朗光门楣,禄由修天爵,精忠朝廷崇,诗书圣贤作,铭汉树炳城,锦江松炫镜,锋源梓焕培,金清权煜坚。”

  甘肃省临洮县晏氏字辈“太祖齐贤相,世宗观皇花。本子亿后载,忠孝自传家”

  山西孝义晏氏字辈“治国安邦定文武仕权忠”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望出齐郡;

  姓启晏龙。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晏姓源流和郡望。

  临川名士;

  齐国贤卿。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景德年间赐同进士出身,庆历年间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其词作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下联说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字平仲,夷维人,齐灵公时,继其父亲晏弱为齐卿,历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曾奉景公命出使晋国联姻,与晋国大夫叔向议论齐国政治,预言齐国政权将为田氏所取代。虽至高官,但生活俭朴,每顿饭不吃第二种肉菜,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他的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望。后人采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

  霸君建绩;

  兴学做人。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齐大夫晏婴名显诸侯。下联典指宋·晏殊知睢州时兴学授徒,人才辈出。

  苴裘共仰;

  骨鲠无惭。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齐晏婴。下联典指宋晏敦复。

  五言通用联

  晏子光万古;

  棋经焕千秋。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正卿晏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省高密)人。连任灵、庄、景三朝正卿、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有《宴子春秋》内外篇,凡八卷二百十五章。下联典指宋代棋师晏天章,有《元元棋经》传世。

  论驳廿四事;

  文集百卷书。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吏部侍郎晏敦复,曾论驳二十四事,反对秦桧投降求和的主张。官至尚书等职。下联典指宋代神童晏殊。

  八言通用联

  秉轴选才,终招快婿;

  结寨御贼,夙仰恭人。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晏殊善知人,二女分别嫁富弼、杨蔡。下联典指宋曾氏寡妇晏氏募田丁,结寨若牛山下,捶鼓击贼,贼平,受封为恭人。

  童子能文,仰同叔之天坦;

  相臣克俭,美平仲之家风。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神童晏殊,字同叔,临川人。景德初,以神童荐,真宗召与进士并试廷中,殊援笔成。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工诗擅文,有《类要》一百卷,《文集》二百四十卷。下联典指宋代名人晏敦的事典。

  【祠堂古迹】

  临川晏氏家庙(晏殊故里)

  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上古叫宗庙,唐 朝始创私庙, 宋 改为家庙。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 作家庙,求得 唐 杜岐公 旧址。”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晏殊,临川人(临川城香楠峰麓),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晏殊故里即文港镇晏殊村(原沙河晏家村)。座落在文港镇晏殊村委会沙河晏家村的晏氏家庙,建于晚清,二进五间,面积220平方米,是晏氏家族祭祖拜堂的场所。唐代诗人戴叔伦"黄鸟数声催柳变,春溪一路踏花归"的诗篇,说的就是今文港沙河村的景致。北宋淳化二年,沙河村村西一幢青砖瓦屋内,诞生了一个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都占有独特地位的著名人物,他就是十七岁就做了"秘书正字"、"翰林学士"、官至仁宗朝宰相、宋词"婉约派"的创始人-----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出自晏殊笔下的《浣溪沙>>,脍炙人口,传颂千古。

  九江晏氏宗祠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晏氏宗祠位于白岭集镇修水五中对面。占地600平方米,前面是修河源头,背靠幕阜山主峰,左邻南岭,右傍金峰山。

  唐代晏墉(公元856年至919年)字广大名道生,诞于山东,咸通时临溜进士,科奉直大夫知江西瑞州府监察御使,家始落高安市北花桥,后居奉新棠蒲沙塘蟹溪茶花园(今宜丰棠蒲镇)清乾隆十七年刻有石碑为记,至今留存。此地为吾晏氏开到江南之基点故晏墉为东南晏氏始祖。

【家训格言】

     《晏氏家训》

  家训六则

  常将本分作生涯,心莫猖狂意莫赊;烹用三餐宜淡簿,名荣万古总虚华;

  诗书至宝堪传后,农圃遗风可教家;作善到头终善报,从来天道不曾差。

  律已营生总在勤,光阴迅速岭头云;身常劳苦偏无病,事少经营愈见纷;

  妇女时时思纺绩,儿孙个个要耕耘;一家衣食非容易,懒惰浮华莫入群。

  节俭治家第一方,细流不塞坏堤防;争奢斗美全非计,谈饭粗衣耐久长;

  结纳杜撑虚脸面,祷祈怎似好心肠;试看暴殄浮华辈,多少家无隔宿粮。

  存心事事要公平,恕字终身可尽行;后辈严谨殃前辈,伏巧中侵夺暗倾;

  祖宗遗训惟存厚,造化司权忌满盈;守得门风清白在,贻谋悠久更光明。

  使乖弄巧越艰难,莫把心田作芜田;忍气三分灾祸少,让人一步路途寬;

  不须见富垂头慕,最忌逢人仰面干;清福现前谁领取,黄金无处得平安。

  数定何须与命争,作为休自误平生;家贫失业穷斯滥,世乱作财祸亦横;

  赌博风开迷子弟,奸淫罪重怒神明;能将孝弟施家政,始信居官有令名。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下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