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拜嘉拉氏起源及历史

拜嘉拉姓图腾_拜嘉拉氏图腾

拜嘉拉姓图腾(拜嘉拉氏图腾)

  拜嘉拉姓是中华少数民族姓氏之一,读音作bài jiā lā(ㄅㄞˋㄐㄧㄚㄌㄚ),满语为“Baigiyala”。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东海女真族拜嘉拉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那氏、吉氏等。

【得姓始祖】

  (暂缺)

【起源源流】

  单一源流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东海女真族拜嘉拉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拜嘉拉氏,亦称白佳拉氏,满语为BaigiyalaHala,以居于虎尔哈河流域而著称,属于东海女真,有相当多的族人居于黑河(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境内)。

  女真族拜嘉拉氏部族,因其主要活动于虎尔哈河流域,在明朝时期被称作虎尔哈人、或称虎尔海人,满语为Hurha,汉义就是“响水、弯曲的江”。

  而在今俄罗斯境内,拜嘉拉氏部族则被俄国人称作“吉切尔人”(Люди),由于其与赫哲族人杂居,生活习性接近,因此亦有学者误认其为“那乃人”(Hанайцы)。

  虎尔哈河,即今黑龙江的支流牡丹江,其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唐朝时期称忽汗河、忽汗水;金国时期称呼里改江、骨乌里改江;元朝时期称忽尔哈河;明朝时期称胡里改江、呼拉哈河、虎尔哈河、胡尔哈河、呼尔哈河、火儿哈河;清朝时期称虎尔哈河;一直到民国时期方称其为牡丹江并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拜嘉拉氏多冠汉姓为白氏、那氏、吉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拜嘉拉氏是典型的满族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白氏、那氏、吉氏等,以牡丹江、辽东为郡望。

【郡望堂号】

  郡望

  牡丹江:旧称虎尔哈。牡丹江市因江得名。牡丹江地域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的石器时期,肃慎氏的先民们就在牡丹江流域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古肃慎氏之文化。从商周到隋朝的两千三百多年间,这里是满族的先祖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等部族的世居地,均同历代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行着不断的朝贡往来,这已被记载于历代史籍中。唐朝时期,粟末靺鞨在牡丹江流域崛起,建立了渤海国,为唐属地方民族政权,长期以上京龙泉府(即今宁安的渤海镇)为首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与建设,开展了同唐、日本、契丹、新罗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渤海地方民族政府的上层特别注重搞好与唐朝中央政权的关系,不断派出王室子弟到唐廷长安“宿卫”,到唐廷朝贺、进贡、抄写典籍和留学。渤海靺鞨部族的第一、第二代首领被唐朝册封为渤海郡王。从渤海的第三代王大钦茂起,以下各代皆被唐册封为渤海国王。渤海国努力学习中原的先进科技文化,处处仿效唐京长安,积极从事渤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被誉为“海东盛国”,辖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零三县,国传十五位王,历时长达二百二十九年,为牡丹江地方后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发展,留有深远的影响。在辽、金、元、明各朝代,牡丹江一直为女真族居住经营。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辽)攻灭后,契丹在渤海国故地建立一个东丹国(意为契丹以东的国),以原渤海国首都上京城为东丹国的京城,改称天福城,后因契丹国发生内乱,东丹国的京城于后唐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冬焚毁,自此给渤海上京城留下个“东京城”的称呼。金国晚期,大将军蒲鲜·万奴叛金,于南宋嘉定八年(戊寅,公元1215年)在牡丹江地方自立一个大真国,自称天王,改元天泰,拥兵十万余众,史称“东真国”或“东夏国”。立国十九年后于南宋绍定六年(申,公元1233年)被蒙古大军攻灭。在元朝时期,牡丹江地区属胡里改军民万户府统辖。元大德十一年(丁未,公元1307年)划归合兰府(海兰府)古州(谷州)管辖。明朝时期,牡丹江由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在牡丹江区域设有建州卫、麦兰河(穆棱河)卫、阿速江卫、五林河卫、速平江卫、沙虎卫等宁古塔路的四十八卫所。清朝时期,管辖祖国东北盛京将军衙署以北广大地区的衙署――宁古塔将军府就设在今牡丹江市辖区以内。先是在今海林市旧街设有宁古塔昂邦章京衙署,后改为宁古塔将军(其全称是“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府。衙署于清康熙五年(丙午,公元1666年)被康熙帝下令从海林旧街迁往今宁安。清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676年),宁古塔将军衙署迁往吉林以后,在宁古塔地方仍设有副都统镇守。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公元1901年)2月,沙俄侵略者修筑中东铁路,建牡丹江站。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清政府将东三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撤销宁古塔副都统及其衙署,改设绥芬厅管辖。清宣统二年(庚戌,公元1910年),改绥芬厅为宁安府,归属于吉林省。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宁安府改为宁安县。今牡丹江市郊乜河,属宁安县第五行政区团聚乡所在地,为当时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牡丹江站两侧归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司督办公署辖属。民国九年~十九年(公元1920~1930年),中东铁路哈尔滨地亩管理局在牡丹江站周围地段发放过三次街基号,街路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店铺作坊日益兴起,逐步形成集镇,宁安县第五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快从乜河转移到火车站周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5月,日寇占领牡丹江站及乜河、铁岭河、卡路、海浪、南岭(今胜利村)等地。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7月,日寇将东省特别区改为北满特别区(公元1936年1月撤销),将中东铁路改为北满铁路。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公元1934年)10月,日寇将宁安等县划为新成立的滨江省管辖,今牡丹江大部分境域仍属宁安县的第五区。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日伪当局成立滨江省牡丹江办事处。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12月图们至佳木斯铁路全线通车后,牡丹江新站(今火车站,原宁北站)成为吉林、黑龙江两省东北部交通枢纽。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7月1日,日伪当局设立牡丹江省公署,辖宁安、穆棱、东宁、密山、虎林五县。在伪省公署内设立牡丹江市政筹备处,12月1日正式成立伪牡丹江市公署,共辖五县一市,省会设在牡丹江市。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年)10月1日,日伪当局设立东满总省,辖牡丹江省、东安省和间岛省(今吉林延边),共三市十六县,总省省会设在牡丹江市。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5月28日,日伪当局撤销东满总省,划出间岛省,将牡丹江省和东安省合并,设立东满省,辖两市十一县,省会仍设在牡丹江市。8月14日,日寇败退,伪东满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时解体。8月18日成立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维持会,8月25日成立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隶属中共牡丹江地区委员会领导。10月14日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璞接收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维持会,建立了中共领导下的牡丹江市民主政府。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4月8~10日在牡丹江市召开绥宁省临时参议会,成立绥宁省政府,省府设在牡丹江市,辖一市八县。4月18日成立中共绥宁省委。10月7日绥宁省撤销,成立东北政联直属牡丹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牡丹江市隶属牡丹江专员公署领导。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8月20日牡丹江专区与东安专区合并,成立牡丹江省,牡丹江市隶属牡丹江省领导。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7月9日撤销牡丹江省建制,并入松江省,牡丹江市为松江省直辖市。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27日牡丹江市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划为黑龙江省直辖市。1955年3月24日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改称牡丹江市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18日牡丹江市划归牡丹江专员公署领导,变为地辖市。1966年2月8日牡丹江市由地辖市又改为黑龙江省直辖市。1967年4月8日撤销牡丹江市人民委员会,成立牡丹江市革命委员会,隶属于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68年2月撤销牡丹江市建制,市革委并入地革委。1973年9月1日牡丹江地、市分设,恢复牡丹江市建制,仍归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9年2月8日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牡丹江行政公署,牡丹江市革命委员会仍隶属牡丹江行政公署领导。1980年12月1日牡丹江市革命委员会改称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归牡丹江行政公署领导。1983年9月29日牡丹江地、市合并,撤销牡丹江行政公署建制,牡丹江市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的领导体制,原牡丹江行署管辖的海林、宁安、林口、穆棱、东宁、密山、虎林七县和绥芬河市皆归属牡丹江市,原所属鸡东县划归鸡西市。1991年密山县划归鸡西市。1992年虎林县划归鸡西市。市属的海林、宁安、穆棱三县分别于1992、1993、1995年改为县级市。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响水堂:以望立堂,亦称虎尔哈堂、牡丹江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字辈

  (暂缺)

【楹联典故】

  (暂缺)

补充纠错
上一姓氏: 拜佳
下一姓氏: 拜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