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g fēng cǎo
药材名称 | 防风草 |
药材拼音 | fáng fēng cǎo |
药材别名 | 广防风、土防风、抹草、秽草、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豨莶草、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大篾草、大羊古骚 |
英文名称 | Epimeredi Indian Herb |
功效分类 | 辛温解表药 |
药用部分 | 唇形科植物广防风Epimeredi indica (L.) Rothm的地上部分。 |
(动)植物形态 | 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茎方形,多分枝,密被白色茸毛。叶对生,草质,阔卵形至卵形,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近圆形,两面均有茸毛,具细小腺点。花轮生,下部为腋生,上部可排到顶端而成长总状花序;萼管状,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内外均有短毛;花冠管状,粉红色,2唇,5裂齿,上唇直立,全缘,下唇阔,扩展,内面有短毛;雄蕊4,突出,花药连贴;雌蕊1,柱头2裂。小坚果圆形,黑褐色,平滑。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
产地分布 | 野生于路旁、荒地、村边草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
药材性状 | 全草长60~180厘米,全体被白色短粗毛。茎四棱形,具明显纵沟,有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棕灰色,质稍脆,断面纤维性,中央有近方形的白色髓。叶对生,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阔卵形或卵形;叶上表面灰棕色,叶下表面灰绿色,边缘具疏锯齿,质脆,易碎;有时可见叶腋残留钟形灰绿色花萼。气香浊,味微辛苦。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苦。归膀胱经、肝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祛风、除湿、解毒、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适量,煎洗或捣敷。用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 |
药理研究 | 防风草所含的大环三萜类物质体外试验具有抑制KB细胞增长的功效与作用。3种防风草内酯ovatodiolide、4,5-epoxy-ovatodiolide和anisomelic acid对麻醉狗的降压作用、对血管紧张素酶(ACE)的抑制作用、对离体蛙心脏作用以及对牛蛙心房单细胞钙离子流作用的试验表明:后两种物质在剂量为60μm和600μm时对ACE有微弱抑制作用,但对血压没有影响;静脉注射前一种物质具降压作用,并可抑制离体蛙心收缩。3种化合物均可抑制钙离子流动。 |
化学成分 | 防风草含卵防风二内酯、4,5-环氧卵防风二内酯、防风酸、4,7-氧环防风酸、4-亚甲基-5-羟基卵防风二内酯。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治痈肿:鲜防风草二两,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渣外敷;或用鲜防风草、两,鲜马鞭草三钱,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