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òu lú
药材名称 | 漏芦 |
药材拼音 | lòu lú |
药材别名 | 祁州漏芦、野兰、和尚头 |
英文名称 | 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药用部分 | 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白色绵毛。根肉质,圆锥形,直径1~2.5厘米,根端具数芽,或具根生叶的残基而密被白色茸毛。茎单一,直立。叶互生,叶柄长,叶片羽状深裂,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通常有不规则的浅裂,两面均有白色茸毛,茎上部叶稀少。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片宽钟状,多层,具干膜质附片,花全部为管状花,淡紫色,花冠管细长,先端5裂,裂片线形,雄蕊5枚,聚药。瘦果倒卵形。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丘干燥地带。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
采收加工 | 春、秋季采挖,除净泥土、须根,晒干。一般以秋季挖取者较粗大而质量好。 |
药材性状 | 倒圆锥状圆柱形,有的稍扭曲或扁压,通常不分枝,完整者长10~30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深棕色或黑棕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形沟纹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皮常有剥裂。根头部膨大,有少数茎基及鳞片状的叶柄残基,顶端有灰白色茸毛。质轻而脆,易折断,折断时皮部常与木部脱离,皮部色泽较深,木部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木射线多破裂,木部中央因朽蚀而成星状裂隙,显深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归胃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排脓通乳。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痈疽发背、疮疡等症。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甫敷,孕妇慎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5克,漏芦7.5克,牛蒡子2克,甘草2.5克,水煎服。 |
药理研究 | 可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抑制过氧化脂质生成;抗氧化;抑制大鼠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保肝等作用。祁州漏芦醇提物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水浸剂对14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活性;水煎剂能显著抑制大鼠、小鼠脑、肝、心、肾及血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醇提物能显著抑制大鼠大脑线粒体和肝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给高脂饲料喂兔及鹌鹑同时给漏芦水煎剂,能降低血胆固醇和过氧化脂质,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F比值,减少白细胞在动脉壁的浸润,并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毒性:小鼠灌服LD50>25克/千克。 |
化学成分 | 含β-蜕皮甾酮等脱皮甾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及一些脂溶性成分。另含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漏芦甾酮、甘草苷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疮疡阴证及孕妇禁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痈肿疮毒:漏芦15克,连翘9克,黄柏12克,大黄、甘草各3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②乳痈红肿:漏芦、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土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③流行性腮腺炎:漏芦4.5克,板蓝根3克,牛蒡子1.2克,甘草1.5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子宫癌瘤:漏芦24克,马兰子(炒)18克。水煎服,每日l剂。(《中医秘验方》) ⑤治产后缺乳:漏芦、王不留行各15克,路路通12克,通草6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