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g dōng láng dú
药材名称 | 广东狼毒 |
药材拼音 | guǎng dōng láng dú |
药材别名 | 痕芋头、木芋头、野芋头 |
英文名称 | Cantonese Wolf venom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药用部分 | 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大型草本。茎粗壮,茎皮茶褐色,多黏液。叶聚生茎顶,卵状戟形;叶柄粗壮,盾状着生。佛焰苞下部筒状,上部舟状,黄绿色;肉穗花序圆柱形,短于佛焰苞,下部为雌花部分,白色,中间为不孕部分,上部为雄花部分,淡黄色,顶端附属体淡绿色至奶黄色;无花被,雌花的子房l室,具数个基生胚珠;雄花具4个聚药雄蕊。浆果红色,卵状,具1~2粒种子。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谷、水沟边或村庄附近。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均可采挖,以夏、秋季采挖者质佳。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切片,晒干。加工时应避免汁液沾染皮肤,以免产生过敏反应。 |
药材性状 | 不规则近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块片,片面卷曲不平。表皮菲薄,棕黄色,间有残存深棕色的鳞叶。切面黄白色,富淀粉性,布满粒状点及纤维状细筋脉。质轻稍韧。气微,味淡,嚼之麻舌。 |
性味归经 | 味辛,性寒,有大毒。归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生用或煎煮时间过短,会引起舌肿麻木,甚至有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
临床应用 | 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用治斑痧发热、绞肠痧、腹痛吐泻。外用治痈疽肿毒、瘰疬痰核、疥癣、蛇犬咬伤。 |
药理研究 | 麻醉作用:广东狼毒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乌头碱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来产生麻醉作用。 抗炎作用:广东狼毒中的生物碱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心血管作用:广东狼毒中的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同时还具有降低血压和调节心律的作用。 抗菌作用:广东狼毒中的生物碱对多种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
化学成分 | 鲜根茎含海芋素、三半乳糖甘油酯、四半乳糖甘油酯。此外,还含葡萄糖、果糖、海韭菜苷、异海韭菜苷、胡萝卜素、维生素等。 |
使用禁忌 | 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
配伍药方 | 广东狼毒+附子:两者均具有温阳祛寒、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寒邪引起的寒痹、关节疼痛等症状。 广东狼毒+生姜:生姜具有温中散寒、止呕止痛的作用,与广东狼毒搭配使用可能有协同效应,适用于胃寒呕吐、胃痛等症状。 广东狼毒+白芍: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与广东狼毒搭配使用可增强止痛效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痛、痛经等症状。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