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ǜ cǎo
药材名称 | 葎草 |
药材拼音 | lǜ cǎo |
药材别名 | 葛葎蔓、苦瓜藤、大叶五爪龙 |
英文名称 | scandent hop |
功效分类 | 利尿通淋药 |
药用部分 | 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的干燥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茎长达数米,淡绿色,有纵条棱,茎枝和叶柄上密生短倒向钩刺。单叶对生;叶柄长5~20厘米,稍有6条棱,有倒向短钩刺;掌状叶5~7深裂,直径5~1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有粗刚毛,下面有细油点,脉上有硬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圆锥花序,雌花序为短穗状花序;雄花小,具花被片5,黄绿色,雄蕊5,花丝丝状,短小;雌花每2朵具1苞片,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刺毛和黄色小腺点,花被片1,灰白色,紧包雌蕊,子房单一,上部突起,疏生细毛。果穗绿色,近球形;瘦果淡黄色,扁球形。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
药材性状 | 本品茎淡绿色,有纵棱。茎枝和叶柄密生倒钩刺。叶对生,有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直径7~1厘米,掌状5深裂,稀为3或7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一形,光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两而生粗糙硬毛下而有黄色腺点。有的带有花、果。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甘、苦。归肺经、肾经。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
临床应用 |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
药理研究 | 有抗菌作用,对猫有二硝基酚样作用。大量注射还可以产生糖尿、血尿。 |
化学成分 | 本品主要含木犀草素、胆碱、丁香烯、β-葎草烯、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7一葡萄糖苷、牡荆素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①治伤寒汗后虚热:葎草(锉),研取生汁。饮一合愈。(《本草衍义》) ②治肺结核:葎草、夏枯草、百部各12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石淋:生葎草叶,捣绞取汁三升。为三服,其毒石自出。(《普济方》) ④治关节红肿热痛:鲜葎草(捣烂),白糖(或蜂蜜)。调敷患处,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⑤治痔疮脱肛:鲜葎草9克。煎水熏洗。(《闽东本草》) ⑥治瘰疬:葎草鲜叶30克,黄酒60克,红糖120克。水煎,分3次饭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皮肤瘙痒:葎草、苍耳草、黄柏各适量,煎水洗患处。(《安徽草药》) ⑧治小儿天泡疮:葎草煎水洗,每日1~2次。忌鱼腥发物。(《江苏药材志》)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