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jǔ zi
药材名称 | 枳椇子 |
药材拼音 | zhǐ jǔ zi |
药材别名 | 拐枣、枳枣、棘枸、鸡爪梨、树蜜、鸡爪果、木蜜、蜜屈律、还阳藤 |
英文名称 | Turnjujube |
功效分类 | 利尿通淋药 |
药用部分 | 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成熟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树皮深灰色,多深纵裂,小枝红褐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广卵形,叶柄具锈色细毛。复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6厘米,花杂性,淡黄绿色;萼片5,近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两侧卷起;雄花有雄蕊5枚,花丝细,有退化子房;两性花有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生于花盘中,3室,每室1胚珠,花柱3裂。果近圆形或广椭圆形,直径6~8毫米,灰褐色,3室,各具1粒种子。花序轴于果实成熟时肥厚,直径3~5毫米,红褐色。种子扁圆形,直径3~5毫米,厚1~1.5毫米,红褐色。具光泽,背面稍隆起,腹面平坦。花期5~6月,果期10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沟边、路边或山谷中。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西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带有肉质花序轴的果实,晒干,取出种子。 |
药材性状 | 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直径3~5毫米,厚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平滑光泽,基部有椭圆形点状的种脐,顶端有微凸的合点,腹面有一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厚约1毫米,胚乳乳白色,油质,其内包围有2片肥厚的子叶,呈淡黄色至草绿色,亦油质。气微弱,味苦而涩。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甘。归胃经。 |
功效作用 | 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或泡酒服。用治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 |
药理研究 | 抑制中枢;降压;抗脂质过氧化;增强综合体能。药理实验表明,对家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无任何副作用。 |
化学成分 | 主要含黑麦草碱、β-咔啉、枳椇苷C、枳椇苷D、枳椇苷G、枳椇苷G’、枳椇苷H、欧鼠李碱、枳椇碱A、枳椇酸、葡萄糖、苹果酸钙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脾胃虚寒者忌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醉酒:枳椇子30克,煎水冷服。或枳椇子12克(杵碎),葛花9克,煎水冷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伤暑烦渴,头晕,尿少:枳椇子、竹叶各30克。水煎服。(《华山药物志》) ③治风湿瘫痪:枳椇子150克,紫薇树皮15克。泡酒1000毫升,早晚各服15~30毫升。(《贵州草药》) ④治风湿麻木:枳椇子120克,白酒500克,浸泡3~5天,每次服1小酒杯。每日2次。(《安徽中草药》) ⑤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枳椇子、知母各9克,金银花24克,灯心草3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