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茵陈

yīn chén

茵陈
茵陈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
药材名称 茵陈
药材拼音 yīn chén
药材别名 茵陈蒿、白蒿、绒蒿、臭蒿
英文名称 oriental wormwood
功效分类 利湿退黄药
药用部分 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地上部分。
(动)植物形态 半灌木。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老则脱落。基生叶披散地上,有柄,较宽,2~3回羽状全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两面密被绢毛;下部叶花时凋落;茎生叶无柄,裂片细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叶脉宽,被淡褐色毛,枝端叶渐短小,常无毛。头状花序球形,多数集成圆锥状;花淡绿色,外层雌花能育,柱头2裂叉状;中部两性花不育,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河岸、沙砾地较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 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习称“茵陈蒿”。
药材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茵陈蒿: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2~3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1~2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有短梗;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作用 清湿热、退黄疸。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用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性肝炎。
药理研究 具有利胆、解热、保肝、降脂、降血压、平喘、抑菌、抗病毒、利尿、抗癌、镇痛、防龋、消炎等作用,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叶酸、挥发油;花及果中含有6,7-二甲氧基香豆精、氯化钾和绿原酸。另含绿原酸、桉叶素、茵陈色原酮、4-甲基茵陈色原酮、滨蒿内酯、茵陈蒿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脾虚血亏而致的虚黄、萎黄,一般不宜使用。
配伍药方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180克,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60克。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黄疸,遍身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茵陈蒿120克,黄芩90克,枳实(炙)60克,大黄90克。四味捣筛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米饮服二十丸,日一服,渐加至二十五丸,微利为度。忌热面、蒜、荞麦、黏食,陈臭物。(《外台》引自《广济方》茵陈丸) ③治大便自利而灰:茵陈蒿9克,栀子、黄连各6克。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服。(《伤寒活人指掌图》茵陈栀子黄连汤) ④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蒿60克,附子一个,干姜(炮)45克,甘草(炙)30克。上为粗末。分作四帖,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⑤治疮疡:茵陈蒿两握,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疡上令伤,然后以汤洗之,汤冷更温洗。可作三四度洗,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难忍。(《外台》引《崔氏方》) ⑥治风瘙瘾疹,偏身皆痒,搔之成疮:茵陈蒿150克(生用),苦参150克。上细锉。用水一斗,煮取二升,温热得所,蘸绵拭之,日五七度。(《圣惠方》)
上一味中药材: 倒扣草
下一味中药材: 垂盆草
大家都在看
  • 海螵蛸
    海螵蛸 hǎi piāo xiāo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 乌蔹莓
    乌蔹莓 wū liǎn méi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 瓦松
    瓦松 wǎ sōng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 莪术
    莪术 é shù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 红曲
    红曲 hóng qǔ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

分享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