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银柴胡

yín chái hú

银柴胡
银柴胡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
药材名称 银柴胡
药材拼音 yín chái hú
药材别名 银胡、银夏柴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
英文名称 radices stellariae dichotomae
功效分类 清虚热药
药用部分 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密被腺毛或柔毛。主根圆柱形,粗1~3厘米。茎直立,细长,节略膨大,节间长1~2厘米,由基部明显多次二歧分枝,密被短柔毛。叶对生,无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毫米,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5,长约4毫米,绿色,边缘白膜质,花瓣5,白色,全缘,顶端2裂,雄蕊10,排成2列,花丝基部连合,黄色,子房上位,花柱3。蒴果近球形,成熟时顶端6齿裂,种子常1~2,椭圆形,黑褐色。花期6~7月。
产地分布 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悬崖石缝中。分布于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 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 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厘米,直径0.5~2.5厘米。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厘米。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归肝经、胃经。
功效作用 清虚热,除疳热。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 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药理研究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银柴胡中的柴胡素和黄芩素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肝炎、胃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菌作用:银柴胡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一些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氧化作用:银柴胡中的栀子苷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有助于维护细胞健康。 利胆作用:银柴胡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助于消化和排毒。 抗肝纤维化作用:银柴胡中的柴胡素等成分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可以减轻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化学成分 银柴胡根中含有菠菜甾醇,7-豆甾烯醇,银柴胡环肽Ⅰ,豆甾醇,α-菠菜甾醇-葡萄糖甙,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β-谷甾醇、α-菠菜固醇、β-谷固醇、3,4-二甲氧基肉桂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骨蒸劳热:银柴胡4.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1.5克。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证治准绳》清骨散) ②治男妇虚劳发热,或咳或不咳:银柴胡、沙参各等分,每服6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瘦,皮肤甲错,消瘦而不润者:银柴胡6克,鳖甲9克。水煎服。(《温病指归》银甲散)
上一味中药材: 浮小麦
下一味中药材: 胡黄连
大家都在看
  • 海螵蛸
    海螵蛸 hǎi piāo xiāo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 乌蔹莓
    乌蔹莓 wū liǎn méi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 瓦松
    瓦松 wǎ sōng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 莪术
    莪术 é shù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 红曲
    红曲 hóng qǔ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

分享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