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 tuì
药材名称 | 蛇蜕 |
药材拼音 | shé tuì |
药材别名 | 蛇退、长虫皮、白龙衣、龙皮、蛇筋、蛇附、蛇皮、蛇壳 |
英文名称 | pillis ophidiae |
功效分类 | 息风止痉药 |
药用部分 | 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us Cope等多种蛇蜕下的皮膜。 |
(动)植物形态 | 体较大,全长可达2米。头颈区分明显,上唇和咽喉部黄色,背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灰色,体前部背正中具黑色梯状横纹,体后4条黑色纵线延伸至尾末端,眼后具黑色眉纹,腹部灰白色,但前端、尾部及体侧为黄色。 |
产地分布 | 栖息于平原、丘陵及山地。以鼠、鸟及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于我国河北至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地区。 |
采收加工 | 春末夏初或冬初采集,除去泥沙,干燥。 |
药材性状 | 圆筒形,多压扁而皱缩,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1米以上。背部银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泽,鳞迹菱形或椭圆形,衔接处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手捏有润滑感和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咸、甘。归肝经。 |
功效作用 | 祛风、定惊、解毒、退翳。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3~6克,煎服、或每次1.5~3克,研末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用治惊痫抽搐、目翳、风疹瘙痒、喉痹、口疮、耵耳、痈疽、疔毒、瘰疬、恶疮、烧烫伤。 |
药理研究 | 蛇蜕具有抗炎及抑制红细胞溶血作用。 |
化学成分 | 蛇蜕含骨胶原、氨基酸、糖原、核酸、氨肽酶及β-葡萄糖醛酸酶、乳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 |
使用禁忌 | 孕妇禁服。 |
配伍药方 | ①治漏疮血水不止:蛇皮(洗,焙焦)、五倍子、龙骨各0.3克,川续断(洗,晒)0.6克。上细末,入麝香少许,津唾调敷。(《直指方》蛇蜕散) ②治烫火伤,皮肤臭烂者:蛇蜕,烧存性为末。麻油调搽。二三次即愈。(《顾体医话》) ⑧治小便不通: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温酒服之。(《纲目》) ④治蛲虫:蛇蜕6克(焙黄),冰片0.3克。共研细末,临睡前抹肛门处。(《吉林中草药》) ⑤治风疹瘙痒不止:蛇蜕(洗,炙焦),露蜂房(洗,过蜜,炙焦)。共为细末,温酒调下3克,日二服。(《古今医统》蛇蜕散) ⑥治脓耳:蛇蜕焙黑存性,研末。吹入耳中。(《片玉心书》)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