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n xià
药材名称 | 半夏 |
药材拼音 | bàn xià |
药材别名 | 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水芋、地巴豆 |
英文名称 | Pinellia ternata |
功效分类 | 温化寒痰药 |
药用部分 |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块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坡草地、荒地、包谷地、田边、河边及疏林下。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或烘干。本品生用有毒,用前须炮制。炮制品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 |
药材性状 |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0.8~1.5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的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有毒。归脾经、胃经、肺经。 |
功效作用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
临床应用 | 内服用量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用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 |
药理研究 | 具有镇吐、催吐、镇咳、祛痰、抗癌、抗生育、抗早孕、抗心律失常、抗实验性溃疡、抗矽肺、促使外周淋巴细胞分裂等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挥发油,内含3-乙酰氨基-5-甲基异唑等60多种成分及16种氨基酸和多种无机元素。其中,所含的草酸钙针晶为半夏的刺激性成分之一,经炮制后,晶形发生变化,含量急剧下降,刺激性明显减弱。另含琥珀酸、丁基乙烯基醚、苯甲醛、半夏蛋白、姜辣醇、胰蛋白酶抑制剂等。 |
使用禁忌 | 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内服宜慎。 |
配伍药方 | ①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②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半夏一升,生姜240克。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③治头痛:半夏(汤洗七遍)、白僵蚕各15克,全蝎一个。上同为细末,以绿豆粉调贴于太阳穴上,干即易之。(《叶氏录验方》抽风膏) ④下乳方:半夏(炮)三粒。为末,酒调服,即有乳。(《鲁府禁方》) ⑤治蝎螫毒:用半夏、白矾等分为末,以醋和,敷伤处。(《景岳全书》)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