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tuí zǐ yè
药材名称 | 胡颓子叶 |
药材拼音 | hú tuí zǐ yè |
药材别名 | 胡颓叶、牛奶子叶、蒲颓叶 |
英文名称 | thorny elaeagnus leaf |
功效分类 | 止咳平喘药 |
药用部分 | 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灌木,高3~5米。枝深灰色,有少量棘刺,小枝被锈褐色鳞片。单叶互生,无托叶,革质,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微波状并向叶背略反卷,上面绿色,有光泽,背面被银白色星状毛及褐色鳞片,侧脉7~8对。花芳香,1~5朵簇生于叶腋;花梗下垂;花被筒成管状或漏斗状,白色,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被筒具4棱,在子房上部略收缩;雄蕊4枚,花丝短;子房上位,1室,胚珠1,花柱1。果实核果状,矩圆形,外包肉质花托,棕红色,密被锈色鳞片。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5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野灌木丛中。分布于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等地。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药材性状 | 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微波状缘,革质,上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具光泽,散生少数黑褐色鳞片;叶背面被银白色星状毛,并散有多数黑褐色或浅棕色鳞片,主脉在叶背面突出,密生黑褐色鳞片,叶片常向背面反卷,有时呈筒状。叶柄粗短,长0.5~1厘米,灰黑色。质稍硬脆,气微,味微涩。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酸。归肺经。 |
功效作用 | 敛肺、平喘、止咳。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15克,水煎服。用治咳嗽气喘、咯血。 |
药理研究 | 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以注射液用喷雾法直接作用于慢性喘息性气管炎患者的支气管粘膜,平喘有效率为92.1%;穴注法有效率为81.8%。临床口服给药也有平喘效果。 |
化学成分 | 胡颓子叶含羽扇豆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固醇、熊竹素。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确。 |
配伍药方 | ①治咳嗽:鲜胡颓子叶15克。煎汤,加糖少许内服。(《泉州本草》) ②治肺结核咯血:鲜胡颓子叶30克,冰糖18克。开水冲炖,饭后服,日服二次。(《闽东本草》) ③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胡颓子叶、枇杷叶各18克,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痈疽发背,金疮出血:鲜胡颓叶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⑤治蛇咬伤:鲜胡颓叶捣烂绞汁和酒服,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