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 qū cǎo
药材名称 | 鼠曲草 |
药材拼音 | shǔ qū cǎo |
药材别名 | 佛耳草、猫耳朵草、清明菜 |
英文名称 | affine cudweed |
功效分类 | 止咳平喘药 |
药用部分 | 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D.Don.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密被白色绵毛,通常自基部分枝。叶互生;下部叶匙形至线形,先端圆钝或具尖头,基部狭窄,抱茎,全缘,无柄,质柔软,两面均被白色绵毛,花后基部叶凋落。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苞片多列,金黄色,干膜质;花全部管状,黄色,周围数层为雌花,花冠狭窄如线,花柱较花冠为短;中央为两性花,花冠管细长,先端5齿裂,雄蕊5枚;柱头2裂。瘦果椭圆形,具乳头状毛,冠毛黄白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田边、山坡及路旁。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地。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花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药材性状 | 全株密被灰白色绵毛。根较细,灰棕色。茎常自基部分成丛,长15~ 30厘米,直径0.1~0.2厘米。基生叶已脱落;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条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2~6厘米,宽0.3~1厘米,全缘,两面密被灰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金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微甘。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甘。归肺经。 |
功效作用 | 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
临床应用 | 用量9~30克,煎服。用治咳嗽、痰喘、风湿痹痛。 |
药理研究 | 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
化学成分 | 含5%黄酮苷、0.05%挥发油、微量生物碱和甾醇、0.58%非皂化物。又含维生素B1、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动物实验表明,其煎剂灌服,对小鼠反复吸入浓氨水所致慢性咳嗽,有一定止咳作用。临床用其浓缩煎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
使用禁忌 | 少用,使用过量对眼睛有损害。 |
配伍药方 | 1.治一切咳嗽:雄黄、佛耳草、鹅管石、款冬花各等分,上为末,每服用药一钱,安在炉子上焚着,以开口吸烟在喉中,出自《宣明论方》焚香透膈散。 2.治咳嗽痰多:鼠曲草全草五、六钱,冰糖五、六钱。同煎服,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3.治支气管炎、寒喘:鼠曲草、黄荆子各五钱,前胡、云雾草各三钱,天竺子四钱,荠尼根一两。水煎服。连服五天。一般需服一个月,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风寒感冒:鼠曲草全草,五、六钱。水煎服,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5.治蚕豆病:田艾二两,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茵陈半两。加水1200毫升,煎成800毫升,加白糖当茶饮,出自《广东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 6.治筋骨痛、脚膝肿痛、跌打损伤:鼠曲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出自《湖南药物志》。 7.治白带:鼠曲草、凤尾草、灯芯草各五钱,土牛膝三钱。水煎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脾虚浮肿:鲜鼠曲草二两。水煎服,出自《福建中草药》。 9.治无名肿痛、对口疮:鲜鼠曲草一两。水煎服;另取鲜叶调米饭捣烂敷患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10.治毒疔初起:鲜鼠曲草合冷饭粒及食盐少许捣敷,出自《泉州本草》。 11.治慢性支气管炎:鼠曲草30g,杏仁9g,甘草3g。水煎,每日服2次。 12.治胃溃疡:鼠曲草9g,白芍9g,甘草9g。水煎,每日服2次。 13.治高血压:鼠曲草12g,钩藤9g,桑寄生9g。水煎,每日服1次。 14.感冒:秋鼠曲草21g,生姜3片,水煎服。 15.咳嗽:秋鼠曲草30g,冰糖50g,水煎服。 16.下肢慢性溃疡:鲜秋鼠曲草适量,红糖少许,捣烂外敷。 17.刀伤:鲜秋鼠曲草杵烂外敷。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