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è shī
药材名称 | 鹤虱 |
药材拼音 | hè shī |
药材别名 | 鹄虱、鬼虱、北鹤虱 |
英文名称 | common carpesium fruit |
功效分类 | 驱虫药 |
药用部分 | 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密生短柔毛,下部近无毛。叶互生;下部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叶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全缘,上面有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上部叶片渐小,长圆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沿茎枝腋生,有短梗或近无梗,直径6~8毫米,平立或梢下垂;总苞钟状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极短,卵形,先端尖,有短柔毛,中层和内层长圆形,先端圆钝,无毛;花黄色,外围的雌花花冠丝状,3~5齿裂;中央的两性花花冠筒状,先端5齿裂。瘦果条形,具细纵条,先端有短喙,有腺点,无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 |
产地分布 | 生于山坡、路旁或草坪上。广布于我国各地。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 |
药材性状 | 本品呈圆柱状,细小,长3~4毫米,直径不及1毫米。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一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基部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辛、苦。归脾经、胃经。 |
功效作用 | 杀虫消积。属驱虫药。 |
临床应用 | 内服:多入丸、散;煎汤,用量5~10克。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
药理研究 | 杀虫;抗惊厥;降温;降压;驱除蛔虫。煎剂或水提液抗菌和抑制中枢作用。本品可作皮肤消毒剂。 |
化学成分 | 果实含白杨素、芹菜素、木樨草素、山柰酚、天名精内酯酮、鹤虱酮、鹤虱内酯、棕榈酸、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挥发油。油中含成分50种左右,主要为8-杜松烯和菖蒲烯,两者共占43.12%。 |
使用禁忌 | 有小毒,孕妇慎用。 |
配伍药方 | ①治蛔虫病、绦虫病、绕虫病:鹤虱6克。研末水调服。(《湖北中草药志》) ②治钩虫病:鹤虱45克,浓煎两(次)汁合并,加白糖适量调味,晚上临睡前服,连用2剂。(《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治虫积腹痛:鹤虱9克,南瓜子、槟榔各15克。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④治蛲虫病肛痒:鹤虱、花椒、白鲜皮各15克,苦楝根皮9克。水煎,趁热熏洗或坐浴。(《浙江药用植物志》) ⑤治阴痒:鹤虱6克。煎水熏洗阴部。(《湖北中草药志》) |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