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莱菔子

lái fú zi

莱菔子
莱菔子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
药材名称 莱菔子
药材拼音 lái fú zi
药材别名 莱菔、萝卜子、芦菔子
英文名称 radish seed
功效分类 消食药
药用部分 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成熟种子。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肉质。茎粗壮,高可达1米,分枝,具纵棱,基生叶丛生,大头状羽裂,疏生白色糙毛,顶端裂片最大,侧裂片4~6对,沿叶轴对生或互生,向下裂片渐小;茎生叶亦为大头状羽裂,较基生叶小;茎上部叶有柄或近无柄,长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缺刻,极少全缘。总状花序顶生,常组成圆锥状,花淡紫红色或白色,萼片4,线状长椭圆形;花瓣4,宽倒卵形,具爪,有显著脉纹;雄蕊6枚,4长2短。长角果圆柱形,肉质,种子间常缢缩,有种子1~6粒,成熟时果瓣肥厚而呈海绵状,顶端具细长尖喙。种子近圆形,稍扁,红褐色或灰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采收加工 6~7月种子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搓出种子,晒干,簸净果皮及杂质,收集种子。
药材性状 类圆形或椭圆形,略扁,长2~4毫米,宽2~3毫米。种皮薄,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深灰棕色,放大镜下观察有细密网纹。因子叶纵折,致使种子一侧现数条纵沟,一端有黑色肿脐。子叶2片,乳黄色,肥厚,纵折。气微,味略辛。以粒大、饱满、坚实、表面红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甘。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效作用 下气、祛痰、消食化积。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敦,宜炒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于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等症。
药理研究 促进回肠节律性收缩和抑制胃排空。莱菔子水醇提取液,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缓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利血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水煎剂增强胃肠运动。莱菔子素1毫克/毫升浓度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3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6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莱菔子体外对细菌外毒素(破伤风、白喉等)有解毒功效。
化学成分 含微量挥发油和45%脂肪油(为干性油,碘价100.8),尚含芥子碱、菜子固醇、22-去氢菜油訇醇、莱菔素等成分。挥发油中含有α-己烯醛、β -己烯醛和β-己烯醇、γ-己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芥子酸、亚油酸、亚麻酸。
使用禁忌 中气虚弱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一切食积: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茯苓各9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0克。上为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②治习惯性便秘:莱菔子、当归各20克,加6倍量水,煎熬2小时,共煮两次,取滤汁加蜂蜜200克,煮沸,每日服200毫升。(《湖南中医杂志》1987,(1):11) ③治痰嗽:杏仁(去皮、尖)、莱菔子各15克。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④治小儿腹胀:莱菔子(炒)、紫苏梗、干葛、陈皮各等分,入甘草少许,煎服。食少加白术。(《万氏家抄方》) ⑤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15克,白芍药9克,大黄3克,木香1.5克。水煎服。(《方脉正宗》)
上一味中药材: 梧桐子
下一味中药材: 沙棘
大家都在看
  • 海螵蛸
    海螵蛸 hǎi piāo xiāo

    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 乌蔹莓
    乌蔹莓 wū liǎn méi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 瓦松
    瓦松 wǎ sōng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

  • 莪术
    莪术 é shù

    功效与作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的破血消癥药。

  • 红曲
    红曲 hóng qǔ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属消食药。

分享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