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艺伎回忆录》观后感

10个月之前 4 [ 观后感 ]

“像我这样的故事,应该被人彻底遗忘。我的世界充满禁忌,却又异常脆弱。能够延续至今,只因为它太过神秘,我并非天生为艺伎,就像我生命中的其他遭遇一样……一切,都是偶然。”

小千代因为家中无力还债而与姐姐被卖入城市,姐姐成为妓女,千代成为艺伎苗子。

一切,都只是因为偶然。千代偶然走入这个圈子,在年少的桥头偶然地遇见主席,然后,或许是因为偶然,又或许是仅仅想再见他一面努力地生存下去。一个普通女孩儿谱写的一个传奇艺伎的故事,一个关于女孩儿成长为女人的故事。命运长河的一次蜕变,一次不经意的转弯。

对于日本艺伎,在此前一直不太了解,潜意识里,无法明白“伎”与“妓”之间的概念。她们的神秘,如同中国古代宦官、泰国人妖、抑或是埃及木乃伊……带足了神秘主义的色彩。艺伎、樱花、和服成了某种意义上日本古典文化的象征。艺伎是活的,在和服的挥舞之间,在折扇展开间,音容笑貌成了一种流动的艺术。而这一切,苍凉与世故,美丽与哀愁并存,如同三味线的演绎,她们脸上的脂粉,无法掩盖悲哀的本质。

千代的成长时光是在置屋里度过的,她也曾试着反抗于命运,而是什么使她停止了这样的反抗?可能是因为姐姐的独自逃离,父母的死讯……而更多的,可能是在那一刻,当她爬上坁园的屋顶,才切实看清楚了这世界。画面真实还原了日本传统建筑的屋顶……绵延不绝、重重叠叠,构建着无数的绝望。特写镜头对准了千代天真的脸庞,而她的视野,是一望无垠的浅灰色屋顶。被束缚的,不是坁园的间隔,而是命运的羁绊。后来,在试着逃离中,她从屋顶摔了下来。那一跤,使她跌落谷底,彻底成为命运的奴隶。

影片以千代为第一人称讲述人,从年幼起到剧终,用的,是一种平缓而衰老的语调。使得这样一个讳莫如深的故事,在干涩之中平添了一份苍凉。《艺伎回忆录》本身并不是倒叙型的讲述手法,讲述回忆录的方式,不仅仅使影片拜托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也使《回忆录》在朗诵诗更突显艺伎本身的主观情感。这种情感,将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一种基调,一个平凡人被命运的模具所束缚的压抑基调。

使人难以想象的是,影片中的三个主角艺伎,均是中国演员所饰演。章子怡饰千代,巩俐饰初桃,杨紫琼饰真美羽。三位主角身着日本精美和服,将艺伎的魅力与哀愁表达得尽善尽美,丝丝入扣。诚然,三位中国顶尖女演员的演技是毋庸置疑。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性格完全不相同的女人,同样的具有竞争性 、女人的狭隘性。初桃的嫉妒、对爱情的固执,真美羽的沉稳雍容,千代的姿态万千。

和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女人的地位,在影片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几个等级的和服,其一是粗布单色端庄和服,独具风骚的性感和服,华美雍容的端庄高雅长装和服,单调不失高雅的简易和服。可见其服饰布置得独具匠心。和服的设计与各角色的匹配已恰到好处,千代的素雅,真美羽的端庄,以及初桃的浪荡,皆通过衣着得以呈现得恰到好处。我曾听说,日本女人及其讲究和服的造型与装饰,甚至是衣袖的开和长短,皆体现了一个女人的体面与否。当然,在和服的设计上,不可能还原当时的一种境界,只能说,是一种重塑,一种尽可能的重塑。

看了电影的人,无一不惊叹于唯美精致的日本建筑,不论是木造拱桥,屋檐的红灯,布满樱花的小巷,日式的园林、夕日下的飞檐……使人仿佛步入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

三个女人的宿命如同樱花,盛极一时,挨不过季节交替,终免不了曲终人散的荒芜,这三个被置屋围住的女人。

初桃曾是全城最出名的艺伎,挣脱不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失衡。影片刻画初桃这一角色时,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大胆的行为,带有浓郁甚至是粗野的性格特征。她自始至终展现了一个女人争强好胜的狭隘面。使我稍感遗憾的是,编剧直到最后,夜没有展现她的平和一面。当然,于角色本身而言,这样一种绝望到了纵火的地步,她的行为……也是必然的。美丽到了极致,同时也绝望到了极致。

岁月不饶人,同时也困住了真美羽,这个镇定自若,有着天成母仪风范的女人。不然看出,她是这个圈子里的智慧者,知道如何选择于自己有利的处世方法,懂得思前想后顾及他人,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事自己能做的,懂得如何聪明的活着。不像初桃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然而,战争在她脸上写下了痕迹。她终究不得不选择妥协于命运。如果说,初桃这个角色完全在肢体上符合了西方人的审美观,那么真美羽这一角色则将东方女性的精神面貌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真美羽的竭力帮助下,千代成为了当时最出名的艺伎。章子怡游刃有余地刻画了这样一个角色。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锐利而圆润的角色。她不像初桃那般带刺地喜形于色,也不具备真美羽那般宁适之感。在绝望一开始的铺垫下,人物的轨迹因世事而随之转弯,从一开始的置屋奴仆到后来的角色艺伎,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工,直至最后为了一直爱着的一个男人洗尽铅华重新穿上和服。尽管,重新美丽的意义只在于商业交换。随即又是一波峰回路转……如同导演罗伯·马歇尔说的那样,“《艺伎回忆录》是一部爱情童话,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在起伏无定的人生道路上,千代经历了潮涨潮落,我们可以看到,她周遭的一切,大红大紫、一落千丈。故而,从影片一开始那般深处冷寂的语气也是能够理解的。

从影片最初的基调出发,人人都会以为这出电影最终是个悲剧。绝望的口吻使人认为非死几个人不可。我一度认为初桃会在那场大火里选择自焚,然而没有。我也曾想象着千代在扔掉手帕的同时会纵身跳下悬崖,然而也不是……千代与她一直爱怜地饿男人走到了一起。很多人以为,这个结局背叛了故事的主旨,这个结局,实在太美了。

其实不是,在千代与主席申请用问的同时,我们忘了念白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男人,艺伎只能成为半个妻子,我们是日暮之年的妻子……”她用了“我们”,而不是简单的“我”,她泛指了一群女人,或者说,是一个时代的女人。独白的作用在这一刻真正得以实现。时光已经使艺伎麻木,死亡对于她们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通向死亡的遥远行程。他们终究成为了半个夫妻,她们终究无法摆脱艺伎的宿命。Year after year after year……而对这冰冷的坁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影片以一种美满的表现手法,将故事走向终结,然而,命运并没有终结……&

当然,《艺伎回忆录》在上映之后,负面影响也是有的。女权主义者,东方主义者大加批判,认为这部电影知识好莱坞的东方印象,包括以三个中国女人饰演日本艺妓这一在很多人眼里带有讽刺性的事实。我想说的是,电影是门艺术,如同莫德刚对叶芝所说的,“艺术,就该为艺术而艺术。”正如电影剧组在当代日本再也无法寻觅到当时的日本景致,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的失去,电影亦是如此。

在辗转命途中,经历人生冷暖,她体验了幸福与绝望的本质。可能,这才是这本回忆录的悲剧之所在。有这么一个女人,在日暮的坁园里静坐,她头上落满了晚樱花瓣,她的脸上爬满了苍老的皱纹,用她的皱纹,写下了,这样一本回忆录。

“这不是皇后的,

也不是女王的回忆录,

这是另一种人的回忆……”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