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我是女生我叫巴黎》有感——巴黎故事里的很多阳光
一个叫巴黎的女孩身上发生的。
巴黎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孩:任性,无知,虚荣。只不过,她遇上了诺森太太——一位再老不过的钢琴老师。巴黎并不喜欢她,在背后称她为“多管闲事的老太婆”是啊,她叫她学习《上帝的目光落在麻雀上》,然后再问巴黎“那麻雀的目光落在哪里呢?”,是啊,那只又弱小又胆怯的麻雀——迈克尔——他却要该打!——被一个比自己小3岁的女孩子打——但是上帝的目光真的落在了这种麻雀上了吗?——没有!
诺森太太说的当然不止这些,她说巴黎,是一个“不夜城”,就像内心里想象的那样,她们真的做了,就像她们真的到了,就像她们想象的那样,她们看到了“巴黎的春天”(玫瑰人生)——最后那个故事是一个完整的结局。也就像她们“来过”了巴黎。
诺森太太就说这些吗?不是。她还说了很多。把巴黎说的就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子,诺森太太好像历经了很多——绝不止岁月!当她很老的时候,她历经了什么呢?——是战争吗?——书上没有说。但不代表没有发生过。就像那次她们去烈士的墓地。和那颗“小星星”,是的。那些书上都没有说,但它的确没发生过吗?不是!它们发生过,它们在人们的心中,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永远的阴影!
是啊,诺森太太就像在“说”,向巴黎说,向她自己“说”——上帝的目光终究没有落在麻雀上!
迈克尔就是见证者——他是巴黎的哥哥,是个内心强大,但是表面上很懦弱的人,他被打,心里没有怨言,他真的不需要巴黎帮助,他是好面子吗?不是,要是拳头能让人出气的话,上帝的目光就不会落在麻雀上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强大的外表下不一定都是光鲜亮丽。就像塔娜佳,她是真的“恨”迈克尔吗?不是,那她为什么又要出手打他呢?而在她的内心,拳头伸出去,就真的打得是他吗?还是不是,那她打的又是谁呢?——内心的阴影吧。
巴黎故事里,并不是很多光彩的。像那颗小星星,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并没有很直接地去讲述在它身上发生的事——那也并不代表这件事就没发生过。
幸好。巴黎有一双“玫瑰色的眼镜”,让她的眼里是世界,是快乐乐观的“把世界看成你希望的那个样子”是啊。大家也一定注意到了,“希望的样子”,可这真的是这个样子吗?也许不是,那个玫瑰色的眼镜呢?或许只是心灵上的某种洗礼吧、只要把世界“看成”你希望的样子就好了,事实上它本身并非那个样子——这也无所谓了。
在诺森太太死后,她的家产的一部分交给了巴黎。让她完成没有结束的梦想——去巴黎,真正的巴黎,那个“巴黎的春天”,那个不夜城,那个她没有完成的梦想。那个叫巴黎的女孩子,那个带着“玫瑰色的眼镜”的女孩子的梦想。可是,最后呢?巴黎并没有接着完成这个梦想,她用这笔钱帮哥哥迈克尔买了一间小房间。并且。她还说:“我知道怎么去巴黎了。”是啊,这个巴黎的春天,玫瑰色的人生,并非一定在巴黎。
最后,书上写的是“戴上玫瑰色的眼镜,唱出自己的歌”,是啊,让我们的心灵像那位巴黎一样,戴上玫瑰色的眼镜吧,“把世界看成你想象的那个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