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切菜”的学问

8个月之前 4 [ 1000字作文 ]

厨房,是美食家的摇篮。厨房,是妈妈坚守的重镇。锅碗瓢盆,一日三餐,对我们这个四口之家而言,加长版的寒假却使妈妈的辛苦与日俱增。思虑再三,我郑重提出帮厨的申请,妈妈欣然同意我以实习生身份进厨房,学习“切菜”的“刀功”。

第二天中午,我们家的大厨——妈妈,摇身一变成为我的师傅。师傅变戏法似的转瞬间从抽屉里取出大小、形状各异的“十八般兵器”。原来它们各有用途:刨刀用来去除蔬菜瓜果皮;砍刀用于切割骨类;菜刀则用于切蔬菜或精肉类。

我挽起袖子,正要磨刀霍霍的时候,师傅却要求我一边待着,观摩她示范用刀,并记住切菜要领。

观摩完毕,我开始模仿:右手执刀,左手半握成“耳”型,五指略分开,内扣固定住菜,以防滚滑,既保证手指安全,又确保用刀均匀,菜型美观。此外,手握刀时,大拇指在刀柄左侧,刀把在虎口处,食指在刀柄右上方,切菜时常用刀的后半部分。

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是展示,我为自己的精彩表现感到沾沾自喜。师傅,则不动声色地将洗净的芦蒿放在案板上示意我可以开工啦。我右手拿刀,左手固定扣住菜,此时,手指仿佛在给刀鞠躬似的,拜托它千万别伤害到自己,而手指与芦蒿如同“难兄难弟”一般。不安中,左手不由自主地后移,右手瑟瑟发抖地撤退。第一刀下去,只切下了一根芦蒿的小尖。妈妈似乎没有察觉到我的尴尬,轻轻告诉我,把芦蒿理整齐些,而且刀落下时要干脆利索,切下的每一段才会长短一致,美观得体。空手展示刀功时的那般洋洋得意,一下子就被“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舞大刀”等词语置换啦。

师傅告知我,“切”字由左边的“七”和右边的“刀”两部分构成,意思是用刀把牲畜分成头、尾、身和四肢七个部分,由此产生用刀割的含义。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切菜的时候,需要在心里反复“切磋琢磨”,把自己看作艺术家,把要切的菜看作素材,切出的菜视为作品。作品的大小、形状、薄厚等,要在成型前设计好,叫做“胸中有丘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自己的“三观”都得到了彻底修正。切菜,是一门大学问,需要“勤学”“好问”,需要“切磋琢磨”,需要“工匠精神”,需要“顾大局识大体”。切的动作讲求一气呵成,切的效果,往往决定一道美食的最终分值。

怀揣着切菜的神圣与使命感,我攻克了土豆、黄瓜、莴苣、萝卜等切成丝、片、丁、块的挑战。在切成肉丁时,我懂了大小均匀就是一种美。在切五花肉时,我知道了要先征询诸位食客是否需要去皮。为了得到美食家的好评,我知道了不同的做菜方法,则需要配合切出不同花样。

为了精益求精,我还在网上查询了不少切菜的诀窍。假期是加长版,但我的切菜水平却是日新月异的啊!看,我现在是不是个“切菜小达人”,不仅分担了妈妈的超负荷家务,还收获了劳动的快乐。

切菜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需要动手又动脑。切菜,还是一门学问,需要勤学好问、切磋琢磨、推陈出新。

补充纠错
上一篇: 那一次真开心
下一篇: 书桌“变形记”